专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周期中辨别光伏产业的机遇和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曹恩惠 上海报道
2023-12-29 05:00

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走过了又一个激荡之年。

这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年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虽然再创历史新高,但价格竞争激烈、产能扩张迅猛之下,新一轮淘汰赛正在打响。

而经历了产业大起大落的光伏龙头企业们,对于“周期魔咒”倒是司空见惯。

站在旧岁末、新年初的时间节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周而复始”是产业本身的内在规律。

在刘汉元的带领下,通威集团近年一举登顶世界硅料、电池双龙头之位。虽然他的女儿刘舒琪在2023年接任通威股份董事长兼CEO之位,但刘汉元在光伏产业的影响力依然稳固。

实际上,站在产业发展新周期前的通威集团在2023年也有了新标签: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然而,对于已经开始并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刘汉元同样严阵以待。他坦然面对周期性——“任何一个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的产业都具有周期性,这种特性的表现是通过价格信号,发现需求、发现短缺,重新平衡,进而影响企业作出增加或减少投资的决策,不断地在螺旋式、波浪式、周而复始地向前。”

他也在辨别周期背后的机遇和风险。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顾过往的决策时刘汉元认为,“产业周期波动过程中,投资的风险、机会和回报并存。外界认为行业有机会时,通威总好像突然就站了起来,抓住了盈利机会,这其实是理性控制节奏和规模、回避和减少风险的结果。”

不可否认的是,万亿级的光伏市场未来或能孕育出更多的“世界500强”,但眼下产业出现的竞争乱象,正在呼唤龙头企业们的担当。

“对中国来讲,过去三四十年都是竞争文化,大家拼命起早贪黑去干,做好了很多产业。它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只要大家一起涌入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草木不生’。”刘汉元谈道,需要合理控制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这是从业者的共同责任。

刘汉元。资料图

谈周期: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2023年的中国光伏产业既热又冷。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二度上调了全年度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数据,从160GW升至180GW,大幅创造历史新高。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最终的数据仍会超过协会预测的上限。

然而,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产能扩张、技术竞争不断,光伏概念股也在二级市场遭遇估值背离的尴尬境地。

于是,当业内分析光伏产业发展为何进行到如此境况时,“周期性”总是会成为不得不提及的词汇。

有人将之总结为中国光伏产业的“三落四起”。最近一次的完整“起落”则发生在2018年。彼时因补贴政策的“断崖式”调整,国内光伏产业陷入震动,但却也由此开启了产能重新分配、企业加速出海的新局面。

“经济规律唯一不变的是它永远在变。”刘汉元眼中的产业周期性,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可忽视,更不可避免,“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讲,任何时候都要知道‘春夏秋冬’交替中,每个节点如何活下去,如何在周期变化中提前有所应对、有所思考,做到游刃有余。”

刘汉元是上个光伏周期的赢家。当2018年光伏产业进入低谷期、硅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通威股份却在这一年底逆势扩产硅料产能,造就了两年后一跃跻身全球硅料龙头老大之位的结果。

这已经成为行业内企业抓住周期性机遇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波动过程中,存在投资的风险、机会和回报,低点时要为高点做好准备,高点时不要穷追,在多变和不确定性中,能把握百分之六七十的正确选择,就已经非常优秀了。”刘汉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市场条件下,只能用价格信号去引导消费,这是市场本质的规律——价格变化,发现需求,重新平衡,自我组织,满足需求。”

的确,光伏产业的周期性表现之一就是价格波动。以硅料为例,最近五年的价格走势显示:硅料价格于2019年底、2020年初触底后开启了一波上涨之势,直到2023年初再度下滑,并于四季度回归至此前的价格低点水平。

这一动态变化的过程对硅料玩家而言并不友好,并重新洗牌了硅料端的座次。不过,刘汉元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参与者要给予更多理解,真正在投资和经营当中认识市场,把握好规律,顺势而为,“有条件的时候,逆周期操作”。

最近,通威股份的又一次逆势周期操作再度吸引了业内目光。

12月25日晚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拟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绿色基材一体化项目投资协议书》,就其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投资280亿元,建设绿色基材一体化项目达成合作。该项目包括年产5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4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及配套设施,将分期建设。

这与2018年的扩产之举似曾相识。如今国内P型硅料价格跌破6万元/吨,N型硅料价格则跌破7万元/吨。

“供应过多了,要控制一下生产能力,供应不足了,那就要增加生产能力。在市场条件下,是靠各个主体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客户的需要,来把握节奏,匹配最终的需求。”但刘汉元也承认,由于匹配的过程当中可能是无序的,不同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有些信息是不对称的。所以可能会大家同时都往前走,规模又过多过大,从而出现周而复始的情况。

不过,刘汉元觉得更应该关注产业周期性出现后的底层变化,“这一轮大家说的过剩和周期性,到产业层面你看到的实际上是规模成倍地放大了,成本大大地降低了,光伏应用的经济性更高了。”

谈市场:2024年光伏应用还将快速提升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光伏凭借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永续清洁的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人类赖以依靠的主流能源。

正因如此,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内,绿色低碳转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政策持续加码,奠定了光伏产业在未来中国能源结构体系中的核心角色。在全球,世界上近200个缔约方于COP28(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历史性协议,呼吁在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2倍,这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而言又是一大利好。

“当前,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实现能源根本转型的总体条件。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成本最低、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刘汉元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抛出了一个判断——未来二三十年后,谁利用好了阳光,谁就能掌握未来时代的发展节拍,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立。

整体来看,全球光伏产业在2023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2024年产业增速能否继续保持,则演变成为很多人的期待。

尽管已经做好了2024年又是一年残酷竞争的准备,但业内普遍对于明年产业规模的发展预期并不低。集邦咨询预测称,虽然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将由高速增长回归理性,但预计仍有474GW。

“我认为,2024年的中国光伏产业总体会出现分化,那些有规模、有竞争力、有核心优势的企业,可能会进一步获得发展的机会,与之相反的,也可能会有一部分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刘汉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整体上看,2024年应该还是全球光伏应用量进一步快速上升的一年。

刘汉元也提出一些现实的改变可能也会在2024年显现。“例如能源转型,由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经济性的提升,转型的过程中有可能发展的质量会更好,投资拉动的过程中回报会更加良性。”

他也强调,在这个过程当中,政策的力度、转型的速度等需要能够更好匹配于产业的规模和转型的双重需要,从而使“产业发展、拉动经济、保增长、稳就业”和“加快能源转型”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

而在2024年,刘汉元还期待中国将由全球能源转型的压力国,加速成为全球领先的牵引国。因此,“中国的商业生态如何使国内的竞争更加有序,国际上的参与更加理性,这也是行业的同仁们在2024年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不可忽视的是,当近些年来业内垂直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普遍、光伏制造业各环节竞争残酷时,一种质疑声四起:以往行业倡导的分工边界似乎正在弱化。

“光伏产业的竞争本质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能力,不断地去改进、去创新。”刘汉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分工依然重要,“我们和行业里的合作伙伴,应该继续落实好‘分工与合作’,把自己的所专、所精、所长做得更好,共同差异化地去参与整个行业生态的打造”。

如今,刘汉元依然奔波在光伏行业一线,如同其他一些光伏龙头企业的“创一代”一样,他也在考虑传承的问题。

在2023年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上,刘汉元的女儿、通威股份新晋董事长兼CEO刘舒琪,与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之女、天合富家董事长高海纯台前签约的场景令许多人印象深刻。

一些在今年开始接手父辈产业的“光二代”,在2024年也将会迎来一场自我洗礼。

“现在,许多‘二代’都陆续开始在商业世界崭露头角,我发现这批年轻人很有想法,能力有时候也超过我们的预期。”刘汉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觉得大家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主动地放权、授权,让他们能够早一些时间得到锻炼,且我们‘创一代’也还能有在旁当教练的机会,别等到当教练的机会都失去时,才被迫放手。”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伟贤)

曹恩惠

产经版记者

关注能源、制造、文旅酒店、消费。邮箱caoeh@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