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医”2023丨国家和地方带量采购”提速扩面”,集采“无禁区”重塑医疗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唐唯珂 广州报道
2024-01-04 15:4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黄源轩 广州报道

2023年,随着药耗集中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提速扩面”成为国家和地方层面集采的重要发展趋势,集采对象“无禁区”也正成为现实。

去年,第八批、第九批药品国家集采先后落地。2023年3月29日,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产生拟中选结果,共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167亿元;11月6日,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

此外,2023年11月30日,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此前国家医保局已成功组织三轮高值耗材集采,覆盖范围包括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及骨科脊柱类耗材。

而在地方层面,集采也呈现出规模化、常态化、制度化的特点,多个集采项目首次在地方率先落地实施。三明牵头、山东组织的14省份中药饮片联合采购,拉开了全国首次中药饮片集采序幕;北京、河北、浙江、四川等地全面落地种植牙价格综合治理措施;中成药集采联盟省份从第一批的18个联盟地区扩大到30个联盟地区;江西拉开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大幕;北京试水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

国家医保局此前也明确提出,省级药品集采重点针对未纳入国家集采的品种和未过评品种,从“填空”和“补缺”两个维度扩大集采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尚未纳入国家和省级集采的“空白”品种集采,鼓励对已有省份集采、价格竞争充分的品种开展带量价格联动。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

国采提速扩面

2023年11月6日,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

据国家医保局方面介绍,共262家企业的382个产品参与此次集采投标,其中205家企业的266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包括200家国内药企的260个产品,5家国际药企的6个产品,投标企业拟中选比例约78%,平均每个品种有6.5家企业拟中选。

此次集采涵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提高群众获得感。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胶囊为例,该药品在2023年5月专利到期后及时纳入集采,每粒(25mg)从平均约200元降至15元,每月可节约药费3880元左右。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第九批集采的一大特点在于注射剂数量占比较大,这也延续了第八批集采的趋势。在‘量’的问题上,第九批集采对于‘量’的确定要求更加严格,差别地确定‘量’。此外,在第九批集采的药品监控中,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标产品以及重点监控的产品会与其他药物进行差别对待。”随着第九批药品集采项目落地,集采正以常态化、规模化的方式覆盖医药市场。

紧接而来的是2023年11月30日,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本次集采覆盖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相关高值医用耗材。本次集采共有128家企业参与,126家拟中选,中选率98%。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左右,其中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60%,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39亿元,运动医学类耗材平均降价74%,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67亿元。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集采广泛惠及接受晶体植入的白内障患者,以及因劳动、运动肌肉韧带受损需施行运动医学手术的患者,群众获得感强。而人工晶体类和运动医学类耗材集采的成功开标,将进一步释放集采改革的制度性红利,减轻群众负担。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2024年5月-6月用上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第四批高值耗材集采实施,进一步扩大了医疗集采产品面,推进集采往规模化、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地方集采新探索

2023年4月4日,三明发布的《关于公布中药饮片联合采购(ZY-YP2022-1)入围竞价报价环节企业名单的通知》,标志着全国首次中药饮片集采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全国首次中药饮片省际联盟采购拟中选结果产生,21个中药饮片品种共有100家企业中选,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此次中药饮片的集采,进一步优化混乱不堪的中国中药饮片市场,改进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不严、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除了中药饮片外,大批中成药集采也相继落地。2023年以来,湖北、江西等多地陆续落地全国中成药集采中选结果。本次中成药集中采购整体延续上一批中成药集采做法,并不断优化完善。而联盟省份从第一批的18个联盟地区扩大到30个联盟地区,形成全国性大联盟,药品则涉及内科、骨伤科、眼科、肿瘤、心血管系统以及妇科用药6个治疗领域的多种临床常用中成药,68个中选代表品平均降幅49%,患者药费负担进一步减轻。自2022年9月首次正式开展国家中成药集采起,中药的带量采购成为常态化,带量采购将推动中成药进院并拉动中药市场增长。

打造中成药集采的常态化需要进一步扩大集采的范围,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中药带量采购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涉及少量品种,离大范围地进院、患者使用普及化还有一定距离,未来在扩大集采范围的愿景下中药品牌有望进一步获得患者认可。”

总的来说,2023年在国家医保控费背景下,从中成药到中药饮片,预计中药集采将逐步从广度和深度扩大。

从2023年4月20日起,北京、河北、浙江、四川等地多地医保局落实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竞价挂网“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相较于其他类别的耗材集采,口腔医疗领域的集采面临民营口腔医疗市场占比远远高于公立口腔的情况。在集采的大环境下,口腔医疗上下游企业将面临短期内利润下降的影响。但长期而言,集采将提升口腔服务的渗透率,实现整体口腔行业的快速增长。”

2023年9月,北京市医保局官网公布了该市《第一批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 管理采购产品中选结果》,此次北京市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由安贞医院、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北医三院、宣武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组成的DRG联动采购集团牵头,联合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组建联盟,针对运动医学类、神经介入类、电生理类医用耗材,制定了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方案。此次北京“DGR+集采”联动进一步优化了医用耗材市场,完善了集采的深度和广度。

集采重塑医疗市场

在集中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制度化的今天,医疗市场迎来优化重塑。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积极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改革,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挤压虚高的价格水分。集采的常态化无疑优化了医用产品价格,减轻了老百姓的医用负担。

202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集采项目在各地落实,医疗市场迎来更深层次的优化改革。上述分析师表示,集采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都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而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推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在此背景下,怎样顺应政策、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方向,是所有企业需要考虑的课题。

集采的常态化能够推进市场的优化,而在这个优化的过程中,许多医疗企业会在短期内遭到不小的挑战。金春林指出:“在集采常态化的趋势下,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等均有所覆盖,对企业而言,这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格局会越来越严峻。在集采推动药品降价的大方向上,也使得企业利润大幅缩水,总利润减少。”

在中药方面,中成药集采可能会反过来继续带动原料端的中药材价格增长。这是因为,集中带量采购的宗旨是“以价换量”,实施集采后,将会有更多的中成药进驻各地医疗机构,这将造成短期内中成药市场需求增加。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中药上市公司的业绩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与企业自身的市场规模、生产能力、资金投入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种植牙集采项目落地后,口腔医疗上下游企业必定在短期内受到影响。上述分析师指出,“在集采的大环境下,口腔医疗上下游企业将面临短期内利润下降的影响。但长期而言,集采将提升口腔服务的渗透率,实现整体口腔行业的快速增长。从应对短期挑战的角度来看,建议上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产品进行持续升级换代。同时,口腔服务机构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等有效收入比例,控制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集采常态化的背景下,势必会给不少企业带来盈利的困难,但长期来看,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好机会。金春林强调,企业要做好心理预期,如果选择打价格战,则需要考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有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面对集采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趋势,一般仿制药企业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符合国家药品生产质量规范;在发展成熟之后,再寻求业务上的拓展,增加企业创新能力,提高自身在集采中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集采的顺利推进可以促进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向竞争机制,让积极参与集采、有效控制成本、努力提升品质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针对集采的常态化,惠氏制药项目总监彭涛向企业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企业需要深入研究政策,顺势而为;聚焦营销模式创新及长远发展;提前确立产品定位;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制定价格策略及可持续发展方向;注重品牌建设。”

(作者:唐唯珂 编辑:徐旭)

唐唯珂

产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大健康、零售和文旅领域。从基因科技、生物制药、互联网药店到商超数字化,酒店业变革都欢迎来聊,邮箱:tangweike11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