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账单:309家上市公司将董责险放入“购物车” 近四年首次投保企业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经过连续三年激增之后,董责险的需求去年出现些许下降。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有309家上市公司将董责险投保计划放入“购物车”,相比2022年的337家,下降8.3%,不过仍然维持在高位。从购买董责险的企业性质来看, 民企占据多数,占比近75%,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是购买董责险的主力,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位居前五。
购买董责险上市公司依然维持在高位
董责险全称为董事、监事及高管责任保险(英文全称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简称“D&O保险”),是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及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职业责任保险,也是全球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董责险并非一项新险种,自2002年进入中国,至今已21年。 但由于之前国内上市公司投保意识一直不高,董责险仍属小众险种。 不过近几年随着风险事件的发生,企业高管的连带责任加剧,董责险的投保数量急剧增加。
据安联全球企业与特殊风险公司(AGCS)介绍,董事高管责任险脱胎于美国法律,在美国的发展也最充分,投保率最高。受法律和诉讼环境影响,北美上市企业投保率居首;其次中国香港市场,上市企业投保率接近100%;境外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投保率较高,民营企业投保率较低;纯境内上市公司投保率较低,在15%左右,尚不足20%。
2023年,309家上市公司发布拟投保董责险的公告,其中,近200家上市公司是首次将董责险加入“购物车”。这意味着上市公司董责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
去年末,博雅生物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12月27日审议了《关于购买董监高责任保险的议案》,拟购买董责险,保额不超过5000万人民币(具体以保险合同为准),保费支出(每期)不超过20万元人民币(具体以保险合同为准),保险期限(每期)为12个月(保险合同期满时或期满前办理续保或者重新投保)。
此外星环科技在去年12月26日也表示,拟购买董责险,保额为1000万 (具体以保险合同为准),保费为100万 (具体以保险合同为准)。
虽然去年购买董责险的公司仍然维持在高位,不过相比2022年似乎出现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发布拟投保董责险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19家、248家、337家,此前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对于今年数量的下降,有分析认为可能是统计口径的问题,因为购买董责险并不属于强制单独公告的类型,因此也有上市公司未单独公告,存在少算、漏算的可能。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董责险仍然保持较高热度。
民企购买比例最大
近日,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保险团队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布《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4)》(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民企占据多数,占比近75%;中外合资(含港澳台与境内合资)占比10.5%;国企占比4.6%;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占比10%。
这与2020年之前国企与外资企业是购买董责险的主力军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较于往年,2023年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上市企业购买董责险的占比明显上升。《报告》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民企与外资企业中的董监高人群大部分是职业经理人,在其个人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显著上升后开始日益重视董责险的风险转移功能,这一点与更加重视董责险公司治理功能的国企在投保目的上明显不同。
此外,外资企业积极投保董责险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其海外母公司本身已投保董责险而本地企业需要一张本地保单;二是外资企业高管一般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或海外工作经验,对董责险的作用较为熟悉与认可。
《报告》显示,在购买董责险的300多家公司样本中,深交所上市公司占比仍远高于上交所上市公司,占样本总数的六成,与历史数据相比,深交所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的意愿持续超过上交所上市公司。在总样本中,有4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占比依旧较小,但比起往年已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
《报告》显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保单限额选择以4000万元至6000万元为主,其次是8000万元至1亿元,最常见的保单限额为5000万元与1亿元。在费率方面,2023年董责险费率变化出现转折,呈现出下降趋势,简单平均费率不足千分之七,实际平均费率可能不足千分之五。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认为,考虑到日益上升的投资者索赔风险,建议A股上市公司应考虑购买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保单限额。“这也说明董责险投保实践的发展受到投保公司与承保主体对法律风险认知水平差异的影响,风险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从购买董责险上市公司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是购买董责险的主力,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位居前五。
业内人士表示,董责险定价因素较复杂,需综合考虑投保公司的行业、市场表现、诉讼风险、公司治理、财务状况、舆情以及董监高个人情况等多种因素,因此不同公司间的差异较大。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孙宏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投保董责险除了保护董监高之外,对于公司治理也有积极意义。他表示,“董责险的存在促进了高管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在做经营决策时,不必畏首畏尾,害怕承担责任。另外,投保董责险也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确保管理人才梯队的建立。”
中银证券的研报则表示,董责险逐渐被市场熟知,但由于董责险一般涉及金额较大,为多家分层级联保并且进行再保险分保,对于单独公司的理赔压力并不大。
(作者:叶麦穗 )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