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企业2024③ | 换电“独角兽”奥动新能源:选择“更难”的路突围,换电“换”出万亿新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郭晓洁
2024-01-10 21:36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实习生谢泳妍 广州报道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这意味着,汽车产业正迈入新能源时代。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充电需求日益暴涨,随之而来的充电安全、充电便利性和时效性等问题也引起热议。但在充电模式逐渐占领市场的过程中,有一家从2000年就坚持换电技术路线的独角兽企业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换电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动”)正加速打造一个“让换电像加油一样方便”的市场。奥动团队将一次换电的时间从10分钟缩短到3分钟,到现在的20秒。

与充电相比,换电意味着需构建一个覆盖电网、车企、用户等多方参与、环环相扣的庞大生态系统,而要构建一个像加油站一样的充电网络也意味着重资产投入。为何奥动会选择一条看似“更难”的路?

奥动总裁李一秀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生态圈构建如何庞杂,奥动新能源始终坚持企业成立之初便定下的战略和使命毫不动摇,即“让用户摆脱充电的烦恼,让电池共享出最大价值”。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一秀 受访者供图)

“让补能像加油一样方便”

充电or换电,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常被讨论的话题。

事实上,早在10年前,国家电网已开始在新能源车乘用车领域进行换电技术研究,并明确提出“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商业模式。过去10年间,新能源汽车补贴及充电技术的发展推升了充电市场的发展,换电模式由于成本投入较高、技术标准尚不完善等原因,发展稍显滞后。

但随着换电模式及时补能的便捷性和电池价值最大化利用等优势逐步被看见,换电模式有了“抬头”的趋势。

“充换之争在一定的细分市场下还是存在的,但更多是互补的关系。目前,受限于充电技术的发展,用户无论在充电的场地、时间、便捷性等方面都有待完善。”李一秀表示。

为此,奥动多次与传统石油企业探讨“未来电动车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什么才是电动车车主终极的补能场景?”奥动最终得出的答案是,要让补能“像加油一样方便”。

“过去几十年,加油站的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印证为最便捷的补能模式,其核心特点是网络足够便捷,补能足够高效,可预期的安全和价格。相对而言,换电更符合加油的属性,提升用户使用效率。”李一秀直言。

如何让电池发挥出最大价值?

“充电版汽车的电池,生命周期通常以循环次数来计量。目前市场上大量电池没有到达使用寿命,就随着整车进入到退休阶段,电池价值未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李一秀认为,尽管换电模式初始投资大,布局周期长,但换电模式一旦实现了电池循环利用,并通过规模化发展降低了换电成本,则能通过换电+储能的形式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例如,换电电池不仅可以满足车的需求,还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通过换电站向电网放电,让换电车辆与电网实现“车网互动”,支撑电网,形成“换储一体站”。

事实上,目前部分细分市场已验证了换电模式的独特价值。李一秀介绍,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前期布局,2017年,奥动选择了北京出租车市场作为首个突破的应用场景。

“我们必须选择一个能形成示范效应的城市,北京是不二的选择。考虑到北京高频次使用换电的群体是出租车,当年我们在北京与北汽一同推行了‘百站千车’计划。在双方努力下,目前北京市的出租车市场已正式确定了充换结合、以换为主的技术路线。”李一秀说。

当前,奥动正持续加快北京以及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部、云贵七个大区开城建站速度,打造“七大换电增长极”,覆盖全国超过60座城市,投运换电站超过800座,推动换电行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构建庞大的换电生态圈

汽车产业是一个生态整合型的产业,多方参与,环环相扣,换电市场更是如此。

明确了将换电作为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的重要技术路线后,建设包括政府、电网、车企、金融机构、用户等庞大的生态链,成为奥动的重点工作。李一秀认为,其成功的核心是赋能、服务和共赢。只有实现合作共赢,才能在每个生态链节点创造更大的价值,形成良性循环,使生态链各方都受益。

“车企为什么会和我们合作?因为奥动换电网络能够为多品牌车型提供共享补能服务;出租车企业为什么会和我们合作?因为奥动能带来最快的换电体验;用户为什么会和我们合作?因为奥动多年探索累积的成熟运营经验,无论是前端的APP还是底端的云架构都是全行业最先进的,还可以通过API形式介入多种社会化平台;金融机构为什么会和我们合作?因为我们能够拉长电池的运营周期至5-6年,从而保证金融机构的投资回报。”李一秀说。

经过多年的探索,奥动已经摸索出B-G、B-B-B-C、B-B-C多种商业模式的闭环,而每一种商业模式都需要整合多方资源。

B-G的生态链建设对奥动来说,更多的是寻求标准化路线的确定,这也是一项最基础的重要工作。目前,奥动已参与超过104项国内外行业标准编撰工作,为国家换电标准建设贡献力量。其中,奥动特有的底盘卡扣式换电标准已列入国标。此外,在国内外拥有超过4000项技术专利及专利申请,也在不断赋能奥动携手合作伙伴在能源服务商业化的探索。

B-B-B-C,则是指即奥动、汽车企业、出租车或网约车企业和驾驶员的生态闭环。在这个生态链中,我们首先需要重点整合的生态方是汽车企业,以合作开发换电车型。

日前,蔚来汽车与长安汽车开始开展换电业务合作。作为蔚来的重要合作伙伴,奥动欣喜地看到,近两年来,不少汽车巨头开始加入“换电朋友圈”,共同探索更绿色可持续的补能模式。

据悉,目前奥动已与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东风日产、合众、瑞驰等超过16家主流整车企业开展合作,并共同开发超过30款换电车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多品牌车型共享换电商业运营服务,是最多车企选择的换电合作伙伴之一。

B-B-C的生态链建设,则是奥动、加油站及C端用户。

李一秀认为,换电站的建设更像加油站的建设模式。以中国加油站的建设历程为例,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到2018年,黄金十年后爆发式增长到超过10万个,“三桶油”打造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超级补能网络。“目前,换电市场也要参照加油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借力生态圈各方,打造一个换电的超级补能网络。”

事实上,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加大对换电产业支持,换电站的建设出现在了不少政府工作报告和试点示范城市的重点工作计划中。以奥动总部所在地广州黄埔开发区为例,地方政府为奥动提供了包括场地、人才、投资等软硬条件支持。

目前,“三桶油”在与奥动的资本、场地、电池金融服务等合作都在全面铺开。“从国家级到省级再到各地市级的能源平台都参与进来了,奥动进入综合能源服务合作的高速发展阶段。”李一秀说。 

守正出奇、战略定力与长期主义

历经二十多年的积累,奥动新能源如今已经拥有超4000项全球换电专利技术及专利申请,与超过16家主流整车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换电车型超30款。截至2023年年底,奥动累计换电次数超过8200余万次,实现降碳减排近100万吨。

回顾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李一秀总结了奥动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企业2000年创立之初到2016年,是奥动的技术开发和初步的实践阶段。当时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多是技术的突破和企业生存的问题。奥动创始人之一张建平董事长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换电的路线不动摇。”李一秀说。

万事开头难。对奥动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年奥动率先以换电模式大巴的示范应用,承担了奥运会赛事期间的公共交通服务,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吸引了不少国家级的院士和专家参与研发,为奥动的技术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奥动的换电技术解决了大量电动公交车的续航需求,换电模式开始在大型活动中发挥优势和作用。

“可以说,这个阶段奥动已经形成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和初步的商业实践。”李一秀说。

从2016年到2019年,奥动开始了商业化的战略设计和产业布局阶段。2020年发展到当前,奥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规模化布局和精细化运营阶段。

“奥动的产业方向和实践验证已经基本完成,未来我们需要朝着稳健发展且创造规模收益的目标前进。这个阶段,奥动最大的挑战其实是企业能力建设。我们需要守正出奇、战略定力和长期主义,企业才能够稳健发展。”

未来,海外、商用车和C端车市场是奥动看好的拓展重点。

据悉,目前奥动已携手道达尔能源、软银能源、英国石油bp等国际能源巨头,在海内外市场展开布局,构建全球能源生态圈。李一秀表示,“海外总体对换电模式是认可的,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和车企联合开发海外版的换电车型,未来我们将通过开设合资公司、技术共建等方式关注海外市场的发展。”

对于C端车市场,奥动也会有所行动。“我们看好C端车换电市场,随着消费市场崛起,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焦点将逐渐过渡到C端市场。”李一秀说。

换电市场版图的扩张,也意味着未来奥动还将继续投入资金进行换电站的建设布局。奥动长期以来坚持换电路线,与背后支持奥动多年发展的投资机构对企业的认可密不可分。

对此,奥动的主要投资方之一广开控股表示,“我们看好新能源赛道,没有新能源就没有未来。而奥动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它的发展需要长期的培育。广州黄埔区也给企业提供了优良的发展沃土,我们也希望以长远目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共同营造一个支持创新的良好投资氛围。”

(作者:郭晓洁 编辑:李振)

郭晓洁

记者

常驻广州,聚焦湾区金融,长期关注绿色金融及可持续发展。微信:xjguoxmu;邮箱:xjguoxm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