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轨道交通“年终考”:北京斩获轨交里程第一城,重庆晋升“500公里俱乐部”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文汐
2024-01-10 16:28

21世纪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吴文汐   2023年12月以来,国内轨道交通新线路迎来一波投运的小高潮。包括北京、重庆、广州、南京、武汉、南通、贵阳、郑州在内的多座城市陆续开通运营地铁新线路10余条。

与此同时,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之间的角逐赛也迎来新变化。2023年,北京超越上海登顶里程榜首,二者轨交里程均超过800公里;重庆2023年轨交里程突破500公里,全国轨交里程“500公里俱乐部”扩容至8席;成都轨交里程突破600公里,超越深圳,位列全国第4位。

一方面是各地仍在不断竞逐轨道交通建设,积极申报新一轮的建设资格;另一方面,是近年来正在上调和紧缩的地铁申报门槛。

目前,国家层面已对申报地铁的城市明确划定了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市区常住人口、地铁客运流量等方面的标准。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一方面缘于地铁修建和运营成本高企,过去的规划过度超前和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给部分地方造成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以往的地铁发展模式已不适用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城市亟待寻求轨道交通建设新阶段的发展思路,真正发挥轨道交通建设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公共交通供给质量的作用。

8城位列轨交里程“500公里俱乐部”

2023年12月末,多地轨道交通新线路开通运营。

2023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五号线东延段(文冲至黄埔新港)、七号线二期(大学城南至燕山)正式开通运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653公里,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成型;同日,南京地铁7号线南段开通初期运营。

12月30日首班车起,北京地铁17号线北段(工人体育场—未来科学城北)、16号线剩余段(榆树庄—宛平城)及苏州街站、11号线西段剩余段(金安桥—模式口)开通试运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日,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5号线二期工程开通初期运营。

此外,还有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南通地铁2号线一期线路、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郑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等在2023年12月陆续开通。

各地轨道交通建设稳步推进下,城市之间地铁里程的角逐也迎来了一些新变化。

截至2023年末,城市轨道交通“500公里俱乐部”迎来扩容。重庆轨道交通里程突破500公里大关,达到538公里,全国“500公里俱乐部”增至8席,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武汉、杭州。

其中,北京、上海2023年轨交运营里程达到800公里以上,分别为836公里和831公里;广州、成都轨交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分别为653公里和601.7公里,在全国位居前列。

与此同时,各地之间轨交里程排位赛也悄然生变。2023年,北京超越上海,登顶全国城市地铁里程榜首。

早在1969年,北京是全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随后,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的契机下地铁运营里程突破200公里。而上海轨交建设同样乘上了世博会举办的东风,在2004年,上海便明确了在世博会前要建成4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的目标。数据显示,2004-2009年期间,上海新建成线路长度达到330公里。2013年,上海以567公里的地铁运营里程首次领跑,这一领先优势持续十年,在2023年末被北京超越。截至2023年末,北京、上海两地之间的里程差距仅有5公里,角逐依然激烈。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首破600公里的成都,则在2023年末成功超越深圳,位列全国城市第4位。作为一座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成都发力的重点之一。2023年12月,随着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成都轨交线网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若仅考虑地铁运营里程(不含有轨电车),成都地铁里程为562.13公里。面向2024年,成都制定了轨交线网里程突破“650+”的年度目标。

再看重庆,2023年,重庆陆续开通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5号线北延伸段及中段、18号线等4条地铁,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增至13条,运营里程也达到538公里,收获较大增量,这也让重庆在轨交里程排名中超越了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

2024年开局,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规划新一阶段的轨交建设。例如,2024年1月3日,西安地铁官网发布相关环评公示信息显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24—2029年)初步方案包含六个项目,3号线二期、7号线一期、11号线一期、12号线一期、16号线二期、21号线一期。青岛提出,2024年计划实施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项目22个,其中,6号线一期、2号线西延段将建成通车。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来,部分地区跨城地铁规划开始落地,包括湖南首条跨城地铁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开通运行、与上海11号线无缝对接的苏州地铁11号线正式开通等。而2024年,更多城市跨城地铁将建设开工,例如,西安17号线预计在2024年开工,将成为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条辐射到都市圈内的线路;北京、廊坊和保定间的市域铁路(地铁)正在建设;成都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预计于2024年开通初期运营。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城市拓展地铁网络范围,将轨道交通建设延伸至都市圈城市,能够满足城市本身交通发展更为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周边无法拿到地铁修建资格的地级市提供支撑,推动轨道上的都市圈、城市群加速形成,在交通先行下助力都市圈、城市群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多地地铁运营仍面临亏损

根据中国轨道交通协会在2024年1月1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2023年,全国共有27个城市新增了54段城轨新线、新段或延长线,累计新增里程884.55公里。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共有59个,运营里程累计达11232.65公里。

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下,一面是仍在不断申报新一轮地铁建设的各大城市,另一面则是正在上调和紧缩的轨道交通申报门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包括广州、兰州、南通、太原、哈尔滨、大连、武汉、天津、苏州、南京、南昌、无锡、徐州、常州、西安、郑州、长沙、昆明、成都、福州、厦门、长春、宁波、石家庄在内的近30个城市正在准备新一轮的地铁规划申报。例如,广州已启动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方案研究工作;太原二期规划环评已经取得生态环境部审查意见,正积极协调申报事宜;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24-2030年)及线网规划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信息已经公示。

观察发现,申报城市基本均为已有地铁建成投运的城市,这缘于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轨道交通申报资格的上调。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引导轻轨有序发展,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这一门槛设置并不低,单从客运强度来看,结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3年11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包括青岛、天津、苏州、大连、常州、南通、东莞在内的多数城市均达不到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及以上的地铁客运强度。

此外,2022年8月,潍坊市交通局在官网回复网友提问时透露信息,城市轨道交通仍执行2021年9月的严控政策,国家发改委仍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这一方面缘于地铁修建成本高企,对于地方财力本身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地铁运营成本高昂,很多城市在地铁建成投运后面临利润亏损,会为地方财政带来压力和负担。

从建设成本来看,按照业内人士公开说法,地铁成本平均每公里达7亿元左右。公开资料显示,成都轨交四期规划中,18号线三期每公里建造费用高达10.26亿元,8号线二期也接近10亿元/公里。

而根据各地地铁或轨道交通集团披露的2022年年报,净利润为正的仅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等少数城市,多数城市面临亏损,仍依靠政府补助维持运营,其中重庆轨道交通、杭州地铁2022年亏损在8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以往地铁大力扩张的修建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发展阶段,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例如,在2023年12月27日举办的“城网融合,行者为先——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发展咨询会”上,相关专家便提出,站在上海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建成运营三十周年的新起点上,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要着力将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为重大使命,不断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积极探索创新多网融合的体系和体制机制,构建与超大城市空间格局相协调,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匹配,与大都市圈共生共融的轨道交通网络。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地铁建设只有连结成网络,才能发挥出其作用,不估计成本、人口、空间,盲目修建地铁,反而会造成资源和公共空间的浪费。城市进行轨道交通规划时应衡量地方实际的财政实力、空间的承载能力、城市的发展定位等各方面因素,相关规划也要综合考虑与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交通网络,真正让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抓手。

(作者:吴文汐 编辑:陈洁)

吴文汐

政经版记者

常驻武汉,关注华中区域政经新闻,聚焦城市、能源、低碳等话题。微信:wuwen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