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雄狮少年》国语版广州首演落幕:主角“阿娟”讲述“雄狮”的成长经历

南财对话杨雨莱 2024-01-14 22:20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 2x
  • 1.5x
  • 1x
  • 0.75x

1x

画中画

重播 刷新试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杨雨莱 广州报道

雄狮少年,一飞冲天!1月11日-14日,音乐剧《雄狮少年》国语版在广州大剧院迎来全球首演。这部音乐剧由孙海鹏执导、张苗监制并担任制片人、里则林编剧的原创同名电影授权。 

音乐剧《雄狮少年》讲述了3个少年阿娟、阿猫和阿狗的成长追梦故事。从最初不被人看好的“废柴”少年,到燃起了舞狮的梦想,他们走上了改变自我的漫漫追梦之路。在师傅咸鱼强的带领下,他们成功参加了醒狮大赛,从“病猫”成长为屹立高处的“雄狮”。

音乐剧《雄狮少年》中饰演阿娟的音乐剧演员陈科铭在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融入角色的过程中,他与阿娟的经历产生了深刻的共情,即在现实面前绝不低头,即使曾经经历迷茫,但是心中那团火不会熄灭,终会在某一时刻重新燃起。 

对于把广东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剧,陈科铭表示,音乐剧是现在愈来愈家喻户晓的一种音乐形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与现在流行的传播方式相结合,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醒狮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广府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代表之一,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舞台上共设置20根梅花桩,最高高达2.1米,演员们在舞台上献出了三场精彩的上桩舞狮的表演。

在音乐创作上,高世章和岑伟宗两位音乐剧界的重磅艺术家,联手为《雄狮少年》打造了近20首原创歌曲,融汇中西音乐元素,以优美动听、细致动人的旋律和歌词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新时代风采和活力。

在舞美设计上,整个舞台设置为直径11.56米的转台,同时转台中间搭建4x7米可上下升降的平台,利用空间的形式和力量体现雄狮少年们向上热血的精神内核。同时在台口设置了一组可旋转变化三棱柱式的建筑结构,三个面分别为:岭南农村建筑、广州骑楼、广州街景,充分展现了广州风貌岭南建筑特色。 

自宣布制作以来,音乐剧《雄狮少年》备受各界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改编自现象级的同名国漫电影,更是因为它集结了大湾区优秀的文艺力量,多位香港演员加入了主创团队。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音乐剧《雄狮少年》制作人陈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制作这部音乐剧的最初定位是湾区合作,与香港的主创老师们共同创排这部音乐剧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音乐剧《雄狮少年》聚焦岭南醒狮文化和风土人情,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形式,赓续岭南文脉,擦亮文化品牌,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记者/拍摄:杨雨莱

制作:蔡于恬

(作者:杨雨莱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