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2023年保费收入8006.95亿元,寿险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
中国平安2023年1-12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006.95亿元,同比稳步增长4.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1月15日,中国平安(2318.HK、601318.SH)披露2023年全年保费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平安2023年1-12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006.95亿元,同比稳步增长4.1%。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人寿全年实现累计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4665.40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1284.27亿元,同比增长超24%,优于市场预期。此外,平安产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3021.60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车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2138.51亿元,同比增长6.2%,领先行业水平。
除中国平安外,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也公布了2023年全年的保费数据,中国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15亿元,同比增长4.3%,中国人保累计获得原保险保费收入6616.49亿元,同比增6.86%,其中寿险长险首年原保险保费数据同比增长11.1%。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有望进一步强化,在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基调下,保险负债端、投资端有望同步受益。
展望2024年,在行业具备向好趋势及估值严重超调的当下,保险股价值也愈发凸显,多家机构建议底部阶段应增配保险股。华西证券认为,“此前因预定利率下调而透支的需求已逐渐恢复、各险企代理人渠道高质量转型成效显现以及银保报行合一带来渠道价值率的提升,2024年一季度NBV有望改善。”
寿险新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财富储备类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根据保费公告显示,平安集团2023年1-12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006.9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1284.27亿元,同比增长超24%,优于市场预期。从2023年全年来看,各大险企受到预定利率切换、银保“报行合一”、开门红预收限制等影响保费阶段性承压,在监管趋严的市场环境下,平安寿险为何能实现保费超预期增长?
一方面,在权益市场波动、长期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和长期收益稳定性,保险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保险产品在资金安全、长期稳健、服务配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当前金融环境下仍具有吸引力。财富类保险作为长周期金融产品,既能够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风险保障,而且资产管理模式更加安全稳健,还提供丰富的养老、健康管理服务。近期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全面下调,财富类寿险利率相对优势也更加显著。
另一方面,记者发现平安人寿借助预定利率切换产品全面换挡,重新推出分红型产品,打造分红、传统双财富主力明星产品线,带动整体保费增长。例如,“平安御享金越终身寿险保险产品计划”现价确定增长,在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帮助客户实现生命价值、财富价值双重守护;“平安御享金越终身寿险(分红型)保险产品计划”则具备“攻守兼备”的特点,即在经济上行时可通过分红实现较高收益,在利率下行时又有确定利益可领取,满足追求固浮结合收益需求的客户群体。“御享财富3.0养老年金险”是一款典型的快返型年金,最高支持75周岁的老年人投保,搭配聚财宝万能账户实现财富的长期增长,满足不同年龄层的中短期资金规划目标。
近年来,平安的寿险渠道转型成效显著,高质量转型成效明显,率先受益于监管趋严的规范化发展。例如,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通过绩优分群,精细化经营,逐渐改善队伍结构,人均产能大幅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4.4%,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及其他等渠道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15.8%。
平安产险方面,2023年1-12月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3021.60亿元,同比增长1.4%。分险种来看,其中车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2138.51亿元,同比增长6.2%,非车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649亿元,领先行业水平。
保险金投资表现稳健,长期资产配置穿越周期
除负债端,中国平安在2023年资产端的表现相对稳健。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近4.64万亿元,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0%,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略降低至3.7%。
近来,在利率下行、房地产市场波动、信用风险突出、投资市场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保险公司投资端普遍承压。而平安在投资端表现相对稳健也受益于其“双哑铃型”的投资配置结构,“做好均衡配置,就能够在根本结构上避免一些突出风险的爆发。”邓斌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
何为“双哑铃”配置结构?邓斌分析称,第一个哑铃是服务大量长久期的政府债,这是哑铃的一端;另一端是风险资产,包括股票、不动产、非上市股权。而风险资产里又多了一个小哑铃,一端是高分红的稳健股票,另一端是成长型的股票配置。
从行业整体投资情况来看,目前保险资金投资的配置格局仍以“固收为主、权益为辅”。2023年前三季度寿险行业总投资收益率为2.27%,同比下降了0.61个百分点。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2023年11月保险资金权益配置比重继续下降,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下降0.1%至12.4%,而银行存款占比提高0.1%至9.7%,债券投资占比为44.6%,持平前值,其他投资占比则下降0.1%至33.3%。
政策层面,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申“活跃资本市场”,权益投资收益具有提升空间。“随着稳经济政策加码,险企长期资产收益率有望得到提升。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端均有望在中长期获得改善。”业内人士分析称。
“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双轮驱动价值增长
中国平安2023年保费成绩单背后,是其“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驱动公司价值持续增长。
“综合金融模式就是通过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实现客户以及公司的价值最大化的一个模式。平安提供‘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解决方案。”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曾公开说明。
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目标。例如,在车服务生态方面,平安银行信用卡、汽车之家、平安产险等能为车主提供选车、购车、车险、售后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在长期寿险方面,平安三款长险产品均可对接居家养老、臻颐年社区养老和保险金信托服务,产品吸引力相对较强。
客户数、客均合同、客均利润,这三个关键数是平安综合金融模式盈利能力的直接体现。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平安集团客户数达2.27亿人,是2015年的2.1倍;客均合同2.97个,是2015年的1.5倍;客均利润585元,是2015年的2倍。
另一方面,综合金融模式也帮助平安平滑了行业周期波动。
近年来,传统金融模式遭遇挑战。银行利差收窄、寿险业增长缓慢、产险经受巨灾赔付等挑战。“每个单一的金融行业都在经历增速放缓的问题。”平安集团副总经理付欣受访时强调。
就在此时,综合金融模式凸显出了优势,它能够平滑单个业务因行业周期导致的波动。付欣解释称,“综合金融模式让整体经营比较稳健,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因为平安有各种金融行业,保险、银行、证券等多种牌照能够让我们稳定在一个比同业更加稳健、更好的ROE水平。”
而医疗健康是平安集团的另一重要战略。长期来看,随着居民自主养老意识的提升,未来养老金融产品发展空间广阔,中国平安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深化医疗健康、居家养老、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凭借产品与康养服务的结合有望持续受益于养老金融市场的持续扩容。
记者发现,平安通过"产品+服务"打造差异化优势,医疗健康养老生态持续赋能金融主业。医疗健康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在平安近2.30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42个、客均AUM达5.61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4倍。
居家养老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累计超7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品质康养社区方面,平安臻颐年上海颐年城项目落地上海静安,首个服务体验中心于三亚开业运营。
长期来看,综合金融与医疗生态圈的协同配合有望为公司长期价值增长提供充足动力和深厚护城河。“当前公司2023年PEV估值0.54倍,处于底部区间,短期看好资产端行情以及负债端企稳带来的估值修复,长期关注产品创新能力带来的增长空间。”长江证券强调。
(作者:曹媛 编辑:孙超逸)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