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或将企稳回升

董希淼2024-01-15 16:55

2024开年以来,理财产品整体“破净率”和“负收益率”逐步回落,市场规模迎来回升,含权类产品、固收类产品均实现增长,理财市场实现了“开门红”。

 

新年伊始,浙商银行董事会就公告其理财子公司浙银理财获批筹建。这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资管机构监管司成立之后,首次批准筹建理财公司。作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军,理财公司正在成长。银行和理财公司专业能力提升以及宏观经济金融加快恢复,或将推动2024年理财市场企稳回升,继续成为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

2023年初,受理财产品破净赎回冲击余波、季节性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财市场规模延续承压态势,一季度末规模降至25万亿元左右,为年内最低点。一年来,银行和理财公司采取多方面措施来因应市场变化。部分理财公司调整资产配置策略,推出更多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平滑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净值的冲击。部分理财公司通过自购,将公司自身利益与投资者利益进行更紧密的捆绑。多数理财公司纷纷下调理财产品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甚至还有理财公司将相关费用降至为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随着理财净值的持续修复以及银行和理财公司不断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银行理财规模逐步企稳回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7.66万亿,已回升至2022年年末水平。

2024开年以来,理财产品整体“破净率”和“负收益率”逐步回落,市场规模迎来回升,含权类产品、固收类产品均实现增长,理财市场实现了“开门红”。展望2024年全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趋于稳定、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变以及银行和理财公司能力提升,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有望走出前两年的低谷,呈现以进促稳、稳中求进的态势。从理财规模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有望从2023年的27万亿元左右增长至29万亿元,即恢复至2021年底水平;从投资者数量看,理财投资者有望在突破1亿之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从资产配置结果看,理财资产配置在延续“28”定律(即80%的安全垫资产和20%的博收益资产)的前提下,预计债券、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的占比有所回升。这主要因为:

首先,整体偏积极的宏观政策将为理财市场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等表述来看,2024年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扛起稳增长“大旗”;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偏宽松基调,让更多资金直达实体。这将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撑,进而为理财产品提供更多、更优的资产配置选择。

其次,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将为理财产品提供更多的资金流入。2022年11月开始,居民部门“超额储蓄”开始明显走高,截至2023年三季度,居民仍有7.5万亿元“超额储蓄”。在此背景下,随着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修复,整体表现稳健的理财产品将吸引更多居民储蓄流入。

三是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将进一步提升理财产品的吸引力。2024年,在银行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净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存款利率下行趋势仍将延续。随着存款利率走低,以及居民预期改善,理财产品相较于定期存款的超额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其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不过,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银行和理财公司如何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这一“不可能三角”中做好动态平衡,将是一个长期的巨大挑战。2024年,银行和理财公司应加快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额研判能力,持续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为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市场沟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强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原则,持续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引导投资者养成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


我国目前已有理财公司31家,控股股东涵盖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金融机构。理财公司大规模集中设立的阶段已经结束,目前处于常态化设立阶段,金融监管部门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则发放理财公司牌照。浙银理财如果获批成立,将成为我国第32家理财公司、注册在浙江的第3家理财公司。金融监管部门在严格把控理财公司“入口关”、稳步推进理财公司批设工作的同时,应积极研究优化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公司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更好地满足中小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强烈愿望,努力降低理财公司对银行体系的“马太效应”。如支持农村信用社省级机构(如农商联合银行)牵头发起设立理财公司。

中小银行应从自身发展定位和专业能力出发,理性申设理财公司。对大多数中小银行而言,成立理财公司难度较大,应抓住理财产品销售暂未对第三方开放的时间窗口,建设和完善代销系统,培养专业的产品经理和理财顾问,大力发展理财产品及其他金融产品代销业务,将自身打造成为“金融产品超市”,努力抢占财富管理大市场的先机。

(作者:董希淼 )

董希淼

资深金融研究者与从业者

董希淼,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智库研究员,教育部学位中心专业硕士水平评估专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银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理财网·理财20+论坛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等,兼任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外部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家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学术成员。2015年被授予中国银行业“年度意见领袖”称号,2018年获新金融研究贡献奖。著有《有趣的金融》、《金融科技十讲》(合著)等,主编《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