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清华经管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论坛在深圳举办,本次论坛以“企业出海和跨境数据流动”为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经管学院Irwin and Joan Jacobs讲席教授张晓泉表示,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大湾区乃至全球的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新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鸿海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冯娟和张晓泉以“释放数据价值——大模型应用激发数据潜能”为题切入数字经济大命题。他们表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数据的革命性增长,大语言模型为有效管理和使用数据提供了可能。未来,多模态和AI智能体(Agent)可能成为发展趋势,在虚拟店长运营、概念验证等多样化场景中进一步激发数据潜能。
中国电子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陆志鹏则聚焦“数据资产化的基础逻辑和基本路径”进行演讲。资产化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牛鼻子”,但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的资产化,数据资产化的数据要素、实现要件和资产形态等都更为复杂。基于此,他介绍了数据资产化的模型设计、计量平台和评估平台,并通过案例展示了数据资产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从国际十大事件看大湾区机遇”演讲中,香港科学园有限公司董事、清华经管TiEMBA2008级校友车品觉介绍了ChatGPT发布、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提出等2023年数字化转型国际十大事件。他指出,这些事件体现了人工智能发展与规则的平衡,也反映出数字经济已经纳入国家最高层管理,在此背景下,数据流通和跨境应用的命题有待深入探讨。
着眼全球,中国企业出海的数字化机遇日益凸显。行云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张宇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出海实践与思考”演讲中指出,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硬实力和产业优势,产品力与供应链能力日益领先,品牌出海迎来历史性机遇。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DTC模式,到实现商品流通全链路上全渠道管理与供应链协同,数字化正从商品、贸易、供应链多方位赋能中国品牌出海。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在以“数字经济与中国企业全球化”为主题的演讲中,从宏观视角探讨了中国企业在数字时代出海的原因与机遇。他提到,世界经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正在迈向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他指出,“四化同步”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最重要特点,依托政府和国央企前瞻性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本土企业适合于新兴市场“四化同步”的数字经济商业模式探索、开放的创业投资环境,数字经济将成就更多伟大的企业,也为在近代曾错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中国提供着新先机。
此外,车品觉、王成、张宇等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进行圆桌讨论,多元延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视野,融合业界与学界的前沿经验与智识洞见,开展深入研讨。
(作者:深视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