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智长三角(285期)丨长三角万亿GDP城市再扩容,沪苏浙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立法

意江南孙燕,易佳颖 2024-01-16 19:4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燕 易佳颖 上海报道

据“常州发布”近日发布的消息,2023年,常州迈入万亿之城。随着常州迈入万亿之城,江苏迎来第五个“万亿城市”,长三角也迎来第9座万亿城市。放眼长三角,徐州、温州同样正逼近万亿门槛。

消费方面,2023年全年,长三角一市三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维权投诉74955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5.9亿元。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1月11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作为沪苏浙协同立法的一部分,江苏这次立法既共同探索了如何为示范区改革提供创新法治保障,又共同探索了长三角协同立法机制。

“专精特新”方面,近日,在北京市“专精特新”服务站(试点)启动大会上,3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成为北京首批试点服务站。首批30家服务站包括创业大街“专精特新”服务站、海淀创业园“专精特新”服务站、智源创芯“专精特新”服务站等,搭建了一条政企交流的有效渠道,为企业提供向政府部门反馈需求和问题的快速通道。

1、常州官宣迈入“万亿俱乐部”

据“常州发布”近日发布的消息,2023年,常州迈入万亿之城。

2022年,常州全市GDP迈上9000亿元新台阶,达9550.1亿元,离万亿仅一步之遥。2023年,常州前三季度GDP达7006.1亿元,增长6.7%,增速列苏南第一。 

随着常州迈入万亿之城,江苏迎来第五个“万亿城市”。由此,坐拥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5座万亿城市的江苏,成为全国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

在常州成为江苏第5座万亿城市的同时,也成了长三角第9座万亿城市。从时间先后来看,2006年上海GDP率先突破万亿元,2011年苏州GDP破万亿元,2015年杭州GDP破万亿元,2016年南京GDP破1万亿元,2017年无锡GDP破万亿元,2018年宁波GDP破万亿元,2020年南通、合肥GDP双双破万亿元,2023年常州GDP破万亿元。

放眼长三角,徐州、温州同样正逼近万亿门槛。2022年徐州GDP为8457.8亿元,省内排名第六,去年前三季度GDP为6593亿元,增速7%;2022年温州GDP为8029.8亿元,去年前三季度GDP为6230.2亿元,同比增长7.2%。

2、文娱、直播、智能家电等消费领域备受关注

具体到三省一市,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1836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3.3亿元;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维权投诉23967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浙江省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648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47.13万元;安徽省各级消保委共受理投诉25036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3594.56万元。

基于消费维权大数据信息和舆情社会关注度、互动声量及影响力值等情况,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分析总结出2023年长三角地区消费维权的五大热点内容,即文娱消费纠纷突出、电商直播乱象集中、网游消费顽疾未除、智能家电屡遭诟病以及扫码消费存在争议。此外,舆论还关注电商医美、预制菜、新能源车等领域的难点痛点。

结合2023年文娱、电商、智能家电等消费领域出现的舆情热点、消费痛点和新问题,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开发绿色健康的产品,丰富产品供给,利用数字化手段精准匹配消费需求;提升平台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第三方主体责任;畅通沟通机制和渠道,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

3、沪苏浙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立法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1月11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作为沪苏浙协同立法的一部分,江苏这次立法既共同探索了如何为示范区改革提供创新法治保障,又共同探索了长三角协同立法机制。

2023年5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明确“推动沪苏浙三省(市)研究制定示范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法规,强化示范区改革创新法治保障”,沪苏浙有关部门随即开始推进协同立法。

据悉,江苏省条例草案定位是促进型立法,一方面“求同”,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水平建设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保障示范区先行探索、攻坚克难,加快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跃升,巩固深化示范区在众多方面探索形成的一体化制度创新,以便更好地推动复制推广;一方面“存异”,通过共同探索协同立法机制,寻求“最大公约数”,处理好与两省一市现有地方性法规的关系,对于尚有争议、暂时无法达成一致的内容未作规定。

4、北京设立3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

近日,在北京市“专精特新”服务站(试点)启动大会上,3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成为北京首批试点服务站,包括创业大街“专精特新”服务站、海淀创业园“专精特新”服务站、智源创芯“专精特新”服务站等。

其中,中关村创业大街“专精特新”服务站将精准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定期开展政策宣讲和辅导;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政策调研,将企业发展诉求转化为创新政策,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让“企业找政策”变成“政策找企业”,切实解决企业找不到政策、看不懂政策、享受不了政策等问题。与此同时,该服务站运营主体根据自身所处产业链位置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的服务。

此外,海淀创业园“专精特新”服务站开创了“2+N服务体系”,采用“梯次孵育”模式,为企业提供“企业管家贴身服务”;朝阳科技创新“专精特新”服务站致力于打造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实现创投机构、创投项目、创投人才、服务机构的集聚等。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共培育7180家“专精特新”企业。这些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产业提升的生力军。

据介绍,“专精特新”服务站作为桥梁枢纽,搭建了一条政企交流的有效渠道,为企业提供向政府部门反馈需求和问题的快速通道。同时,联结政务资源和企业,企业可以通过服务站点尽早触达政策和优质资源。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政府官网、官微,澎湃新闻、江南智造总局、上观新闻、新华日报、科技日报)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孙燕、易佳颖

编辑:卜羽勤

(作者:孙燕,易佳颖 编辑:卜羽勤)

易佳颖向TA提问

记者兼研究员

关注互联网与新消费领域。微信号:yjjann(添加请注明身份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