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进入1月中旬,江苏各市开启“两会时间”,各大城市成绩单逐步出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截至发稿,江苏已有“南京、盐城、常州、淮安”四城公布了2023经济数据。
1月17日,淮安市宣布2023年淮安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15个省重大项目、392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51%和11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6.7%,居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增长27.1%,增幅为全省第二。
省会城市南京也公布了2023年经济数据。南京市市长陈之常在江苏南京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作政府工作报告,据介绍,2023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7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7%左右,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十。
此外,1月16日,盐城市市长张明康作政府工作报告并宣布,盐城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7400亿元、增长6%左右。
同日,常州市市长盛蕾在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预计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迈上万亿台阶,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
“我们的万亿之路,是改革开放壮阔全景的生动缩影,是中小城市内生驱动、内涵增长的典型案例。”此前一天,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城市由于既有经济体量的差异,在增长速度上出现了明显分化,此外,围绕各自城市不同的经济禀赋,其也对2024年的经济增长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规划了不同方向。
常州破万亿,南京保前十
根据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税收比8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超49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达43个,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科教强市,南京去年科技创新工作十分亮眼,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3万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总量达213家。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
“南京将加快支柱产业焕新升级,推动传统燃油车加快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加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技术研发储备,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向超高清、低功耗、柔性显示等方向升级。同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布局拓展5G和先进通信、汽车等新增长点,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围绕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研发型、创新型总部,新增总部企业30家,重点突破5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标志性外资项目、总部经济项目、未来产业项目。”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写到。
新能源之都常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该市新能源制造业领域产值增长16.6%,新能源整车、新型电力装备、光伏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1.8%、10.5%和8.2%,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5.5%、8.7%和8.2%。
“过去常州凭实业崛起、靠产业突围,一路走来,也必须依靠产业走向未来。”1月15日,陈金虎在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表示,要把握城市竞争重回产业主赛道的机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面深化“新能源之都”建设,加快实现新能源产业“两个超万亿”——去年1月底,常州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让新能源“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的理想成为现实。
苏北城市加速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南京以及苏锡常四大城市,过往经济实力并不突出的苏北地区正在瞄准自身禀赋优势寻找差异化产业赛道,以求加速赶上。
以盐城为例,根据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盐城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6.5%,工业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9.4亿美元、居苏北第一。
盐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盐城要以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40家,规上服务业营收突破870亿元。面朝大海的盐城还提出,将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海洋生产总值目标突破1700亿元,建设海洋强市、加快“蓝色崛起”。开放发展方面,抓好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推动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上升为国家级重点展会,提升对韩客货机航线运营水平,把盐城打造成为韩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最佳目的地、韩国商品进军中国的最大集散地。
盐城位于黄海之滨,是江苏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2022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达7079.8亿元,增长4.6%,总量在江苏省排名第八,与第七名扬州相差不到30亿元。与此同时,盐城拥有明显港口和腹地优势,同时是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
而另一城市淮安则围绕“台资”、高科技企业下足功夫。
据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淮安新获批国家高新企业312户,为历年最多;有效发明专利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增长26.6%,驻淮安高校毕业生留淮人数增长19.4%。
作为长三角台资高地,2023年淮安新签约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台资项目49个,协议利用台资11.4亿美元,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二。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淮安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3%以上和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
(作者:张梓桐 编辑:卜羽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