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读丨2023新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江苏“凭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梓桐
2024-01-22 17:0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梓桐 报道

在外有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形势,内有“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的2023年,A股市场悄然放慢了“脚步”。首发上会企业数、首发上市新股数、首发融资金额等指标均创下了最近4年来的最低值。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23年中企境内外上市数量同比下降21.5%,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3,958.07亿元,同比下降40.0%。但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某些区域却实现了相对排名上的逆势反超。

近日,清科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IPO年终盘点:过去一年中企境内外上市共399家,其中江苏和广东均有64家中企上市排名并列第一。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江苏上市企业数量首次登顶全国第一。

2021年,广东以106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IPO企业总数超百家的省份。江苏省以96家的成绩排名第三;2022年,江苏省以70家IPO成功企业的成绩攀升至全国第二,但仍被78家的广东力压一头。而今,江苏省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这其中,苏州贡献了江苏全省三分之一的上市企业数量,发挥了巨大的“压舱石”作用。

苏州市金融监管局一位负责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苏州接连出台《推进苏州上市公司做优做强若干措施》《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深入实施“育林计划”和“参天计划”,成立苏州上市公司服务联盟,全面深化与各交易所合作,更大力度服务企业上市、服务上市企业。苏州提出,力争2025年末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超300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超5家。

“我们要以上市为新起点,开启做优做强新局面,成为资本市场之林中昂首挺立的参天大树,成为苏州创新发展的领头羊和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该人士说道。

IPO倾向科创、先进制造

作为我国传统经济强省,江苏省的上市企业数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此番迎头赶上,无外乎是踩准了国家当前“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政策节奏。

普华永道中国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倪靖安此前对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阶段及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监管层未来会引导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预计2024年的IPO将倾向于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相关领域。尤其是在支持中小企业IPO方面,2024年北交所将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

而科技企业也占据了过去一年江苏上市企业的“半壁江山”。

以苏州为例,回望过往数据,从1993年苏州诞生第一家上市公司,到2017年数量突破100家,苏州用了24年。而从100家到突破200家大关,苏州仅仅用了5年半。从0到1,再到突破200大关——资本市场“苏州板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步伐显著加快。

(苏州上市企业数量)


而在数量之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苏州上市企业的科技成色也在逐渐加强。

过去一年,苏州上交所上市公司87%为高新技术企业,30%获批获评市级以上专精特新资质企业,其中15%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0%入选瞪羚计划,11%为“独角兽”培育企业。

科研投入方面,2022年苏州上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5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平均每家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67人,平均占公司总人数22%,高于上交所整体A股市场平均4个百分点。苏州上交所上市公司重视科技创新活力,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共计拥有发明专利2641个,平均每家公司拥有83个发明专利。

而在苏州之外,无锡与常州近年来的长足进步也进一步支撑起江苏省的IPO企业数量。

2022年,无锡在IPO年度区域分布中仅仅排名第13位,但2023年就跃居到了第7位,IPO数量和募资额分别提升了50%左右。在行业方面,无锡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

其中,2023年3月底,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无锡市历年来首发价格最高的上市公司,募资金额超过30亿。

而常州则凭借着深厚的新能源产业基础异军突起,在2023年常州上市的企业中超过一半与新能源相关。其中,去年6月底,专注于光伏电池的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常州溧阳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产业基础支撑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亮眼的上市企业数据只是表象,优秀的产业基础才是江苏省抓住资本市场改革东风的基石。

而产业基础来源于政府前瞻性的产业布局与招商政策,尤其是江苏省政府与苏州政府较为超前的产业布局与科创板定位十分接近。

以苏州为例,目前,苏州政府正在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着力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其加强产业链兼并重组,提升对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与多个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苏州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6万亿元,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占工业比重超过50%。

除此之外,苏州具有很强的制造业优势,为上市公司培育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立足产业优势,苏州市上市后备企业队伍稳步壮大,目前我市已注册和交易所在审企业40余家,其中上交所在审企业20家;辅导企业80余家,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保障了资本市场“苏州板块”的稳步壮大。

而在本地培育之外,江苏省也在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

《新华日报》报道,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累计迁入7.2万家企业,位列企业迁入量排名城市群第二,其中从其他区域迁入长三角的企业有2.3万家,占比31.5%,超过其他城市群。

从企业迁入总量来看,江苏省对省外企业吸引力尤为突出,在迁入江苏省的2.5万家企业中,有50.8%的企业为省外迁入。对省外企业的强大吸引力推举江苏成为企业净流入量第一大省。

进一步来看,2018年以来,我国合计有4439家高新技术企业迁址,其中跨省迁移的有2324家,超六成落地江苏省。

(作者:张梓桐 编辑:卜羽勤)

张梓桐

21上海中心记者

关注大科技,欢迎交流。联系方式:189020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