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1月24日,国新办举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以来,货币政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在结构上,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稳中有降。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小微企业呈现出不均衡的复苏,金融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有哪些进一步举措,可以更好地激发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
对此,朱鹤新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面广量大,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在稳定增长、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增加就业方面,民营经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全力以赴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鹤新表示,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民营经济是一个重要战场,人民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经济当做自家人,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地看待。另一方面,落实在行动上,用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全力以赴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际上,以前提出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得到很大的缓解。
数据显示,去年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超过41.2万亿元,全年增加3.8万亿元,同比多增9500亿元;授信户数是716万户,全年增加116万户,同比多增8万户。11月份新发放的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4%,与上年同期又下降了23个基点。
他进一步指出,“这次大家也关注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做好‘五篇大文章’,五篇大文章跟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有很大关联。我们在做好‘五篇大文章’中,更要注重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朱鹤新介绍说,人民银行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抓好政策激励传导。不断完善政策工具,全力以赴推动政策落地,把金融机构的诉求和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的方面结合起来,从而使央行政策工具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抓好服务能力建设。这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上,要通过科技赋能、信息共享等方式,打通信息孤岛,解决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一些盲点。三是抓好多元化的资金供给。除了传统信贷支持,还可以通过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来支持。当然,还有一些科技型民营企业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给予支持。对于科技型民营企业,央行一方面是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的投放和科创类票据的发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另一方面是配合有关企业、部门推动创投行业畅通“募投管退”的各个环节,高质量服务初创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作者:边万莉 编辑:李玉敏,视频剪辑,许婷婷)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