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三大措施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市值管理成效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坪 深圳报道
2024-01-24 19: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深圳报道 1月24日,国新办就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袁野在会上介绍,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实现高质量的稳步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

与此同时,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表示,国资委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这对于中字头板块将形成利好,很多中字头股票也出现了一定的反弹。前期,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之上,把市值管理的成效纳入到央企负责人的考核,能够引起央企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通过增持、回购等手段来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这样也能够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受访表示。

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3.5万亿

近年来,国资委、证监会等多部门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据谢小兵介绍,截至2023年末,央企境内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3.5万亿元。目前境内上市的383家央企公司中,有154家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四成。

202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383家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分别达到53万亿元、1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8.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达7.53%。

在谢小兵看来,国资委为资本市场输送了很好的标的,强化了资本市场布局优化和功能发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注册制改革以来,合计有70家央企登陆A股市场,截至2024年1月24日收盘总市值为4.44万亿元,其中科创板上市33家、创业板12家、主板21家、北交所4家。

同时,谢小兵介绍,国资委还积极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进行专业化重组,把一些优质资产持续注入到上市公司里。初步统计,这两年注入资产超过3000亿元规模。

在着力打通科技、产业和金融循环方面,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央企融入相关的资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初步统计,2023年前三个季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投入科研资金达到2885亿元,户均7.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上市公司还牢牢把握“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要求,在沪深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估中,大概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都评为A级;同时,积极扩大ESG报告覆盖范围,到2022 年年报已经实现了80%的覆盖率。谢小兵指出,按照工作安排,下一步2023年度报告披露要做到全覆盖。

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业绩考核

谢小兵提到,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包括“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和“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早前,国资委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

谢小兵认为,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2023年,有12户央企上市公司进行了回购,32户得到了大股东的增持。2022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达到44.6%,到2023年中期,20户中央企业推出了中期业绩分红近800亿元。

近年来,关于央国企市值与长期投资价值不匹配的问题引发市场热议。业内人士也不断就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发声。

1月23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构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估值体系”。

根据2022年年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A股的441家央企上市公司共实现总营收30.9万亿元,利润总额3.55万亿元,归母净利润总额2.69万亿元,分别占全部上市公司体量的43.3%、52.1%、52.0%。

但央企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上的总市值占比与其盈利能力和体量存在明显差距。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央企上市公司总市值22.79万亿元,仅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6.9%。

“近五年年末央企上市公司静态估值水平显著低于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等非国有上市企业,具有较大的挖潜空间和长期投资价值。”长江证券指出。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认为,国有企业的股东回报与估值长期处在偏低水平,这是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起点。

“过去来看,央国企注重规模指标,而成长弹性与经营效率有待同步提升;加之投资者结构的偏好,造成了国有上市公司估值的相对偏低。面向未来,央国企估值重塑的催化包括股权激励带动提升运营效率、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提高分红和回购以改善股东回报和再投资收益、‘一带一路’提供产能出海新机遇等。2024年新一轮国企改革预期有望进一步升温。”方奕指出。

(作者:杨坪 编辑:张铭心)

杨坪

财经版记者

关注A股市场,持续追踪上市公司、深交所监管动态。邮箱:yangp@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