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 产业】“一周狂赚上亿”的短剧,普通人该怎么入局?
信息碎片化时代再度捧热一个新风口——短剧。
据艾媒数据中心数据,以行业用户付费、广告、版权形式交易产生的市场容量计算,2020年微短剧市场规模仅为9.4亿元,2023年将达到373.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41.36%。艾媒咨询同时还预测,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1006.8亿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10%。
短剧之热,乃至诞生了“以几十万成本撬动亿级收益”的暴富传说,曾被业内群嘲的短剧,如今凭借着惊人的投产比吸引着各方玩家入局。
这是一个不同于传统影视剧的赛道,任何“草台班子”都有机会赚得盆满钵满,即便是影视积累较为薄弱的海南,也有机会打造专属“竖店”。但这又是一个内卷成风的赛道,伴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二八定律”成为悬在创作方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何成为幸运的20%,是所有参与者共同思考的话题。当此之际,南岛客厅诚邀短剧产业链多方嘉宾齐聚尚南堂·骑楼会客厅,共话“短剧2.0时代”,来一场面对面的交谈。
尚南堂零售总监赖桂英认为,短剧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将有效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出圈”,形成“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商业模式。百年骑楼,历久弥新,尚南堂立足于此,将南洋复古风情与海南茶饮文化巧妙融合,“故事感”跃然而出,同时,作为《罚罪》和《解忧杂货铺》等知名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尚南堂天然具有“镜头感”,当“跟着短剧去旅行”成为一种打卡新风尚,正如《繁花》带火黄河路,尚南堂也将在镜头里再度演绎新的商业故事。
海口市互联网协会秘书长、有点影视创始人、智成科技总经理叶成文从“短剧掘金”的角度切入,为与会嘉宾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叶成文认为,应该用互联网的思维而非影视创作的思维来指导短剧创业。
为什么短剧能流行?叶成文认为,碎片化时代网民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短视频平台使用时长不断增加、网络爽文的影视化、内容创作团队的增加、产业资源的倾斜等因素,共同推动了本轮“短剧热”,但与此同时,由于准入门槛较低,该领域也极容易产生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未来,随着监管的加强与行业规范的出现,短剧必将走向精品化,诞生经典之作,优质的创作内容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战场,同时,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会出现爆款公司及垂直细分岗位。
为什么短剧能赚钱?叶成文分析,制作成本低、发行难度低、制作周期短、剧情上头、分润模式灵活等特点,是短剧能赚钱的原因,“信息流电商的底层逻辑是10部爆1部回本,爆2部赚钱,通过信息流等广告投放购买流量、用户,实现成本可控,通过资金杠杆放大,天花板很高。”
短剧创业需要注意哪些风险因素?叶成文指出,政策风向、平台限流、平台服务费、盗版等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洪家班成员、动作导演游佳菲站在影视行业从业者的角度观察短剧行业的发展。游佳菲认为,短剧的兴起与近几年的“影视寒冬”相关,动辄千万级、上亿级的大制作在当下属于风险较高、回报周期较长的“重资产”,资本对此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形式,其投资小、风险低、回报周期短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关注。
同时,游佳菲认为,对于没有深厚影视积累的海南而言,剑走偏锋的短剧的兴起可能是一个机会。近年来,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海南“天然摄影棚”的声名渐显,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影视从业者聚集于此,共同塑造了本土影视产业链雏形,同时也为短剧的创作带来丰厚土壤。“短剧给予了海南很多演员上升的空间,他们不用去其他地方,就能在这里实现演员的梦想,短剧为海南的演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游佳菲说道。
收藏家、影视文化产业投资人王小树从投资者的视角出发分享观点。王小树表示,短剧行业向来有一种说法,投流公司决定每一个视频的生与死,短剧圈内“一周狂赚上亿”的暴富传说,其幕后推手正是投流公司,但与此同时,投流公司掌控着最核心的数据和资金收益账户,沉淀到下游的投资方和制作方就容易形成收益上的困扰,因为无从得知真实的情况。
王小树认为,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新兴形式,短剧的投资逻辑应延续文化产业投资的逻辑,即注重长期主义,关注长线而非短线,“从这一年期的投资战线来看,我们虽然也有赚钱的片子,但整体测算我们做短剧是微亏的,但这不影响接下来我们还会在这个行业继续发展。”
关注长线也即意味着深耕这个领域,这就要求投资者摒弃“孤注一掷”的心理,文化产业投资注重理性分布式投资、多路并进稳投资,所以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同时,做精做深是影视文化产业投资的内在要求,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短剧也必将迎来3.0时代,粗制滥造、泥沙俱下的阶段过去,“草台班子”将被市场淘汰,具有审美价值的短剧被推到台面上,大批知名艺人下场,专业度极高的业内人士入局,短剧市场迎来繁盛期。当然,这一阶段也将对投资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做精做深就意味着成本更高。
王小树认为,海南具有发展短剧的优势。海南自贸港的“双15%”所得税政策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批影视文化公司落地印证了这点。此外,2025年海南封关运作后,在跨境资金流动便利、海外版权交易等领域具有优势,影视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可以以此作为连接点,连通国内外两个市场。“海南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是很有优势的,我们都很期待政策的落地。”王小树说道。
“海南的很多文化有待挖掘,苏东坡文化、黎苗族文化、航天文化……从古至今,从脚踏实地到仰望星空,这些文化都可以通过影视的方式呈现,比如正处于筹备阶段的科幻片《太阳系公民》,就有意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取景。”王小树说道。
文/陈明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