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两会|如何壮大“汽车皖军”?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意江南孙燕 2024-01-24 20:3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燕 上海报道

安徽“两会”正在合肥举行。

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围绕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产业体系,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重点工作中一方面提出要培育招引关键领域零部件优质企业,完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机制化对接平台,引导传统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化”转型;另一方面要推动汽车制造向“产品+服务”延伸,支持发展汽车新零售、充换电服务等新业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本次安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纷纷为汽车产业建言献策。

汽车“首位产业”

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产量居全国前三;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产量居全国前五。而在2022年,安徽汽车、新能源汽车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七。

在产量跃升的背后,2023年,安徽明确汽车产业为“首位产业”,全面展开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

目前,从整车及汽车配套零件产业集群角度看,安徽省已集聚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江淮、长安、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企业,拥有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1200多家,汽车产业链较为完善。

从区域分布看,安徽省已经形成合肥、芜湖“双核”驱动,宣城、安庆、马鞍山、阜阳、淮南、六安、滁州、蚌埠等市多点联动的汽车产业格局,此外还有长丰、蒙城、泗县、广德、怀宁、桐城、岳西等一批汽车零部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在安徽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新看来,安徽省汽车配套产业纵向整合、横向共享不够充分,集群优势发挥不足。他在《以供应链为抓手,聚力打造我省汽车配套产业新高地》提案中建议,可以通过打造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智能产地物流集成中心、提高汽车软配套能力、做强汽车配套产业生态圈等,推动汽车配套产业发展。

换道超车

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换道超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提速。

从2020年投资蔚来,到2021年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列为大力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安徽同样紧紧抓住这一风口。

尤其在2023年,1月,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专题会议提出要“加快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7月,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2月,安徽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地方性法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新主流,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和汽车革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婷等11名代表在议案中建议,省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政策、场景、消费、人才等方面多点发力,形成飞轮效应,将安徽省建设成全球新能源汽车中心。

为加快推进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江东等11名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实施好“学科+产业”“投资+孵化”创新模式,积极布局前瞻技术,强化产业关键创新人才的“引育用留”机制;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提升本地化配套率,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等。

汽车后市场也是此次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

2023年6月召开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提出,安徽将从7个方面发力汽车后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加快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回收利用体系、提升汽车展销影响力、营造汽车文化生态、推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围绕充换电基础设施,安徽省人大代表、淮北市个体货车司机谢琳建议从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效能、鼓励私人充电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推动构建私人充电桩为主、公用充电设施为辅的新能源充电格局。”

围绕汽车文化生态,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和平提交了《关于营造浓厚汽车文化氛围的建议》,建议从构建丰富的汽车文化宣传平台、深化汽车文化产业融合、培育汽车文化产业人才三个方面着手,推动汽车文化发展。

(作者:孙燕 编辑:卜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