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ook 2024丨独家专访安本集团投资业务全球CEO文庆生:全球资管业大变局,密切关注“跨境理财通”进展

大湾区观察朱丽娜 2024-01-30 19:30

通胀高企、市场波动加剧、股债齐跌、利率攀升叠加地缘政治的影响,全球资管行业正在经历十年大最大规模的赎回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丽娜 香港报道

“我认为(资管行业)资金净流出趋势不会是永久的。它是周期性的,但会迫使资管机构调整产品和成本结构。那些无法适应或仍旧坚持旧商业模式的公司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近日,安本集团投资业务全球行政总裁文庆生(René Buehlmann)在亚洲金融论坛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根据普华永道2023年9月对500家资产管理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资管机构的商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截至2027年,全球六分之一的资产和财富管理公司将倒闭或被更大的竞争对手收购。

与此同时,通胀高企、市场波动加剧、股债齐跌、利率攀升叠加地缘政治的影响,全球资管行业正在经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赎回潮。上述调查显示,2021年至2022年间,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额从127.5万亿美元的高位降至115.1万亿美元,降幅达10%。各资产类别的市场价格下挫导致资管机构的管理费和绩效费收入大幅缩减。

2022年5月,文庆生出任安本集团投资业务全球CEO,此前他在瑞银负责亚太区资管业务长达29年。成立于1876年,总部位于英国爱丁堡的安本集团在近年推出了一系列的并购及降本措施。数据显示,这家老牌英国资管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达4950亿英镑,2023年下半年,安本共录得124亿英镑的净流出,相比上半年52亿英镑大幅飙升。

“适者生存”

《21世纪》:众所周知,全球资产管理行业近年来正在经历一些激烈的变革。根据普华永道的一份调查报告,五年内每六家资产管理公司将有一家消失。你对行业的整合浪潮有何观察和感受?

文庆生: 我认为在过去两年中,这的确已经是大势所趋。一些公司估值的显著下调确实成为了一种趋势。这需要经营者真正深入研究自身核心能力,能够为客户带来改变,让客户愿意为此支付一定的溢价。就我们而言,已经收窄了范围,专注于我们认为拥有专业知识的领域,并整合了一些表现不太理想的基金。我认为,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但同时,这也迫使你在后台优化成本。从历史上看,正如我提到的,商业资产价格随市场的波动而上下起伏。这就是现实。你需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尽量顺应市场趋势调整你的成本。

《21世纪》:同时我们看到资产管理行业遭遇了大量的资金净流出,因为投资者选择将资金存放在货币市场基金中。您认为这一趋势在2024年还会继续吗?

文庆生: 这个问题很好。在2024年,我认为投资者可以再次获得收益。固定收益类投资价值回归了,所以投资者可以通过全球投资级债券,获得比货币市场基金更具吸引力的风险收益回报。我认为资金净流出不会是永久的。它是周期性的,它会迫使资管机构调整产品和成本结构。

《21世纪》:正如我们提到的,全球资管行业正面临一些挑战,如数字化转型、客户期望的变化、投资个人化(retailization)等等。在你看来,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文庆生:我不认为这些是行业面对的担忧,反而这些都是机遇。以AI为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在我们投资的公司进行数据整合过程中使用AI?如果你收集的数据是错误的,那么你的输出也是错误的,那么你提供的投资建议也是错误的。我认为行业正在积极迎接这些机遇。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威胁。它是一个机会,一个长远可以提供更低价更快捷的决策的机会。

《21世纪》:所以,要积极拥抱这些新变化。

文庆生:毫无疑问,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那些无法适应或仍旧坚持旧商业模式的公司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信心是关键

《21世纪》:接下来让我们将讨论聚焦到中国。市场有一些对中国复苏故事的悲观论调。根据官方数据,中国去年经济增速达到5.2%。对于最新宣布的货币宽松政策,您如何解读?

文庆生:国际资金回流中国的前提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信心。我们被视为中国股市的主动投资者,投资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国企业,他们拥有出色的商业模式,并展示了高达两位数的盈利增长潜力。但市场给出的估值仍然很低,因为投资者尚未有足够的信心重新配置中国资产。我认为目前他们有机会可以用折扣价购买中国优质资产,市场信心恢复不可能依靠某个单一的刺激计划或政策来实现。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在一步一步结构化解决这些问题上做得非常出色。随着房地产政策开始发挥作用,我们也希望将要出台的政策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多信心,不可能一个政策就完全扭转局面。经济结构转型需要时间,我个人认为在当下市场环境中,投资资产负债表良好、商业模式健康、盈利状况良好的公司和股票将是明智的选择。

《21世纪》:在你看来,中国市场有哪些投资亮点?正如您所提到的这些优秀的公司,你关注哪些具体行业或领域?

文庆生:我们一直非常注重政策支持的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健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消费者更愿意在生活方式上面消费,当然可持续性或绿色环保也是一个重要领域。像电动汽车、太阳能等长期的能源转型机会,我认为这些领域在结构上非常有潜力,有很多与决策者制定的政策相符合的投资机会。虽然有时市场价格会有波动,但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位长期投资者,并且分散你的投资组合,那么还是可以找到机会的。

《21世纪》:您提到了估值问题,正如我们所知,与亚洲其他炙手可热的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目前估值相对便宜。那么全球投资者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他们是仍然保持谨慎,还是开始考虑再次投资中国?你们会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建议?

文庆生:我们的客户整体而言仍然非常谨慎。今年地缘政治和选举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无疑将会出现很多的噪音。我觉得客户会对这一点感到紧张:当下是否配置中国市场的好时机?我们观察到客户在亚洲市场的投资更多元分散。他们意识到亚洲并非仅仅是中国,在整个亚洲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他们开始增加对印度、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市场的配置。我认为国际投资者在正式重新配置中国资产前,正在密切关注政策的进展及其产生的影响。已经投资的客户通常会继续持有,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投的企业表现尚可。但是,国际投资者是否追加新资金、长期投资则仍需要一定时间。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期交易者,他们认为一切政策刺激就会导致反弹,并试图短线套利。但这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是一个长期投资主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投资者而言有很多机会,只要你秉持长期投资理念。

《21世纪》:你认为现在是一个良好的购买或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吗?

文庆生:我刚刚提到,现在你可以用折扣价购买优质资产。但如果你是一位长线投资者,我认为在任何时候投资中国都是很好的选择。

《21世纪》:你曾经提过实地尽职调查对基金经理来说非常关键,可以全面了解市场状况。疫情后,您在去年首次访问了中国。您有何感想?您感受到市场上怎么样的动力或情绪?

文庆生:我在第一次访问中国回来后,就与办公室的所有同事分享,我感觉中国市场的前景很好。我当时确实认为消费会很快复苏,虽然复苏速度未必完全如我所愿。但我仍然相信,中国的生活质量在逐渐提高。我非常清楚中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但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会经历这些周期。我认为中国经济前景从长远发展来看仍旧乐观,但需要经历这些周期阵痛。

三个角度解读中国机遇

《21世纪》:接下来让我们谈谈安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去年安本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该行是中国第二大银行。您能否更多地分享与中国建设银行的合作进展?目前安本对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是什么?

文庆生:总的来说,我们在看待中国市场机遇有三个角度。第一是站在投资中国的国际投资者的角度,我们会在当地设立研究团队。第二是站在希望在海外投资的中国机构的角度,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全球投资市场的专业洞见。第三是作为企业如何参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我坚信,作为国际资管机构,非常需要一个强大的分销伙伴或本地合作伙伴,我们的合资企业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一家保险合资企业,我期待与其在全中国聚焦发展养老金业务。我们在中国的策略就是寻找致力于长期发展的合作伙伴。

《21世纪》:众所周知,香港是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中心,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有“跨境理财通”计划。您觉得这会为类似安本这样的海外资产管理公司,在未来数年带来怎样的机遇?

文庆生:首先,我是大湾区理念和概念的铁杆粉丝,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参与大湾区建设,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的工具和服务范围。我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将发挥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一直在强调,香港始终是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拓展中国市场的一个关键节点。对于不同的联通计划,比如“跨境理财通”,希望未来可以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多国际市场的资讯,这将带来很大的改变。现在我们可以为中国内地投资者提供的投资工具非常有限。希望未来我们可以提供多样的全球投资组合以及国际投资产品的渠道,届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在大湾区展开合作将会变得非常有价值。对我来说,这不是“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会发生”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密切关注的。

《21世纪》:中国监管机构对“跨境理财通”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监管原则,因为这是一种新模式,一个新的金融联通计划。

文庆生:是的。我亲身见证了这些金融联通从概念变为现实,我也赞同它是需要经过适当的测试和深思熟虑的。我十分理解,这也需要时间。

《21世纪》:正如您之前提到的,安本非常关注可持续投资,或者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安本拥有的专业投资知识与同行相比有核心竞争力。您能分享一下吗?

文庆生:我想重点谈谈可持续性方面,现在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如果你向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等,推广亚洲投资产品,他们对可持续有非常清晰的标准。当我们投资于中国或亚洲时,在我们选择公司时,我们会帮助他们理解国际投资者所希望的披露标准。在欧洲,可持续投资有很多排除条件,不能投资棕色的公司。在亚洲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经济体仍处于转型期。我们致力于构建投资组合,帮着这些企业从“棕色”转向“绿色”。当我们应用ESG投资原则时,我们会与被投资公司讨论一系列问题:你们的转型计划是什么?你们如何衡量?如果他们有可信的计划,我们愿意投资,因为这笔资金将帮助他们转型。

(实习生李佳璐对本文亦有贡献)

策划:于晓娜

记者:朱丽娜

监制:朱丽娜

编辑:李艳霞

设计:林军明

视频制作:袁思杰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朱丽娜 编辑:李艳霞)

朱丽娜

记者

21海外版资深记者,关注香港财经、科创、大湾区所有好玩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