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拟将3.46亿股内资股转为H股“全流通” ,开年股价下跌超20%

21汽车巩兆恩 2024-01-30 16:49

2024年在动力电池行加剧的“价格战”与“淘汰赛”中,中创新航想要守住前三甲的地位,将面临多方考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报道

1月29日,中创新航(03931.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考虑及批准建议实施公司若干股东持有的公司约3.4582亿股内资股转为公司H股(即H股全流通),占公司于公告日期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9.51%。


公告指出,同日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备案申请。本次H股“全流通”申请的境内非上市股份数量尚需中国证监会备案及联交所批准。取得相关批准后,有关内资股将转换为公司的H股,公司将向联交所申请该等H股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及买卖。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尚未接获中国证监会的备案申请批准。

公开资料显示,H股“全流通”是指H股公司的境内未上市股份(包括境外上市前境内股东持有的未上市内资股、境外上市后在境内增发的未上市内资股以及外资股东持有的未上市股份)到香港联交所上市流通。

在没有实现H股“全流通”的情况下,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或将面临内资股无法在香港市场流通,存在“内资外资股东同股不同利”的问题。

中金公司曾在研报中分析指出,H股“全流通”可能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带动股份的成交活动上升,增加港股流通市值;同时,推动不同股东权利一致,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进行资本运作、股权激励等强化股东回报的措施。

据悉,该行为短期内会使得公司的流通股增多,造成股价波动,但长期股价还是与公司的基本面挂钩。

需要注意的是,自2024年开年以来,中创新航的股价一直处于下跌态势,下跌幅度超过20%,一度跌破15港元,今日开盘13.92港元/股,而2022年上市首日发售价为38港元/股。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该公司股价的持续下跌,与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有关,加之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跌,电池供应商利润下滑,资本市场也随之做出不利反应。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616.3GWh,累计装车量为387.7GWh。供给远高于需求,行业处于深度去库存的状态。

“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只需约1000GWh就能满足需求,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此前表示。

同时,面对终端市场的“价格战”,车企降本的压力也在向动力电池企业转移,伴随着碳酸锂价格的大幅回落,电池价格持续走低,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近日均被爆出降价、降本,单体电芯价格不超过0.4元/Wh。

两大巨头角逐“价格战”的同时,此前主打“性价比”的中创新航,其优势也变得有限。此外,中创新航也承担着更大的财务压力,盈利能力不及竞争对手。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毛利率为21.63%,同期中创新航的毛利率仅为9.6%,而装机量在其之后的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三家电池企业,其毛利率也均在15%左右,均高于中创新航。

去年年底,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曾公开表示,2024年公司将持续通过创新驱动,追求极致性能与极致成本,“行业降本才刚刚开始”。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前三甲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但头部企业聚集效应日益突出,前两名占据了超70%的市场份额,中创新航的市场占比达8.49%,与二者还存在一定差距。

2024年在动力电池行业加剧的“价格战”与“淘汰赛”中,中创新航想要守住自己前三甲的地位,在资本市场回归到发售价38港元/股的时代,还将面临多方考验。

(作者:巩兆恩 编辑:张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