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GDP超八成来自珠三角:广州迈上3万亿新台阶,惠州成为崛起“新星”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梁施婷,实习生刘雅暄 2024-02-01 22:08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实习生刘雅暄  广州报道

2月1日,珠三角9市集齐2023年经济“成绩单”。从总量上看,9个城市去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1.02万亿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1.82万亿元。广东省经济向珠三角地区进一步集聚的趋势明显,珠三角9市2023年GDP占全省比重达81.24%,比2022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珠三角地区城市的能级也在不断提升。比如,2023年广州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深圳成为万亿级消费城市;佛山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跨越3万亿元台阶;在发力项目投资的背景下,江门成为广东省第六个工业投资突破千亿的城市。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持平认为,2023年珠三角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态势理想,各类产业出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一方面是新的产业趋势显现,比如深圳与香港在金融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东莞和佛山的制造业升级和高科技化趋势;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恢复情况也比较理想。

近日,广东各城市的两会相继召开,并纷纷明确了2024年的发展目标。具体来看,深圳、佛山、惠州、江门GDP在2023年均实现了超过全省平均经济增速,并且在2024年进一步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GDP目标增长分别为5.50%或以上。

广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经济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其他各市要比学赶超、奋发有为,共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陈广汉表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经济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首要就是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广东经济总量非常大,这也意味着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保证经济平稳增长5%肯定要依靠产业科技创新。所以经济发展是核心主线,其次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也要提高。”


实现能级新跨越

2023年,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大城市的GDP接近9万亿元,占广东省GDP比重达66.1%。与2022年相比,四大城市在过去一年创造了超过1.72万亿元的增量,超过一个佛山的GDP。

其中,深圳以6%的GDP增速位列珠三角城市之首,也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增速最快的城市。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4606.40亿元。

过去一年,深圳的“三驾马车”均呈现快速的增长走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9%;消费同比增长7.8%,晋级万亿级消费城市。

在总量上,广州在2023年同样实现新的跨越,GDP达到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成为全国第四个三万亿级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去年11月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在市场需求支撑下,合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四成的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双双转正,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和0.4%,为工业稳步改善、发挥“压舱石”作用奠定基础。

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李海洲表示,2024年,广州将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建万千百亿级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底基底盘。他透露,增芯、广州本田新能源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在今年建成,力争2024年广州工业投资超过1800亿元。

陈广汉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广州、深圳是珠三角最重要的两个核心城市,要通过都市圈的建设做强两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这两个都市圈包括了大湾区内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重要的城市,两大都市圈的建设实际上就是4个城市整合协同的作用。”

佛山在今年再次将“广佛全域同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积极推进广州都市圈建设。此外,佛山还将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

继迈上GDP万亿城市之后,佛山在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规模在省内仅次于深圳,而在全国则超越重庆,排在全国第四。从增加值来看,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6301.41亿元,同比增长6.6%。

2024年,佛山瞄准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的目标。具体来看,佛山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65%;培育认定制造业品牌建设示范企业80家。

作为广东另一制造业大市,东莞顶住全球经济影响的压力,2023年进出口总值实现1.28万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五位、广东省内第二位。其中,第四季度增长7.7%,扭转前三季度下降态势。

2023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171.00亿元,增速从8月开始由负转正,连续5个月保持单月正增长,呈逐步回暖态势。东莞“三大手机”产值增长13.3%,扭转连续三年下滑态势。

袁持平表示,制造业的门类齐全、上下游完善是佛山和东莞的优势,接下来佛山和东莞还要实现制造业的深度资本化、科技化、创新化,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延伸。

目前,广东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形成了深圳突破4万亿、佛山突破3万亿、东莞和广州突破2万亿、惠州突破1万亿的发展格局,支撑广东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广东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多,但内部之间差异也大。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后发”城市也在加快崛起。

惠州近年以平均超5%的GDP增速发起追赶。2023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39.68亿元,同比增长5.6%,在珠三角城市中,增速仅次于深圳。过去一年,恒力石化PTA竣工投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建设,助推惠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513.58亿元,同比增长5.2%。

曾经跌落全省经济前十的中山则在2023年打下翻身仗,GDP同样实现了5.6%的快速增长,实现了对湛江的反超。其中,规上工业加速增长,同比增长6.1%,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技改和工改是过去一年中山经济的两大抓手。2023年,中山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27.2%升至39.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3.2%,占比升至14.5%。

如此壮士断腕的决心也加快了中山产业项目的进驻。比如,明阳电器、华帝股份等中山本土头部企业通过“工改”实现增资扩产,欧普照明、建华控股等外迁优质企业选择回归中山、继续投资制造。

南方财经全媒体留意到,惠州、江门、肇庆作为珠三角后来的追赶者。过去一年,不少突破是发生在县域、镇域层面。

比如,仲恺高新区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7.15亿元,成为继惠城区之后惠州市第二个千亿县区,其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6.40亿元,同比增长9.5%;新会成为江门市首个千亿GDP强区,全年新招产业项目投资总额2100.8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044.5亿元;肇庆四会市也重返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在近期举行的市两会上,惠州透露2024年GDP增长目标为6%以上,是珠三角内提出目标最高的城市。惠州表示,着力做强县域经济今年将集中资源力量建设“3+7”产业园区,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80亿元以上。

江门在今年也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镇域经济,推动新会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蓬江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江海加速迈入全国高新区50强,力争今年GDP超百亿镇街12个以上、超50亿27个以上。

2023年,江门成为广东省第六个工业投资超千亿城市后继续发力千亿投资的目标。江门提出,2024年推动615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千亿,力争引进项目计划投资额超2000亿元,推动超500家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额超400亿元。

展望2024年,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珠海、江门等珠江口西岸城市也不约而同提及对于深中通道开通的期待。届时,从深圳出发,经深中通道1小时可到达珠江口西岸城市,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将真正形成“黄金三角地带”。

珠海表示,抢抓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建成通车机遇,加快推动深珠通道前期研究工作。江门近年来则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携手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

袁持平认为,深中通道最主要的功能是打通珠江东西两岸。“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呈现东部强,西部相对较弱,东西两岸打通可以解决人流物流的集聚和有效利用,产业可以按照价值链进行有效分布,对于企业降低成本、实行有效的产业布局非常有帮助。”

“珠海这几年的发展势头也不错,科技产业发展变化很大。珠三角东西两岸均衡发展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山、江门发展起来,打造好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陈广汉表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均衡发展要在基础设施连通的基础上,实现对外开放、营商环境等体制机制对接,促进产业梯度发展。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梁施婷,实习生刘雅暄 编辑:于长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