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年菜经济火热后的冷思考,舌尖上的品质与标准不可忽视
“全家福佛跳墙”“广式发财猪手”“胡椒猪肚鸡”……年关在即,“年菜”几乎成为各大电商平台近期“上新”的首选。近年来,“预制菜+节庆经济”炒热年菜赛道,方便快捷的年菜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年夜饭餐桌上的新选择。据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年菜行业市场规模为1291.3亿元,同比增长81.0%,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字有望达2626.4亿元。
从“一道菜”到“一桌菜”,“年菜”概念为何能火起来?笔者认为,这离不开“年菜经济”背后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年一度年文化中的重头戏,对年味的追寻,就是追寻记忆深处那道“舌尖上的乡愁”。中国的年文化,赋予了美食以特殊的意义。美食既是年味的物质载体,更是年文化的精神价值。打造“年菜经济”,追回那失去许久的年味,还原那最真实的味道,就是“年菜经济”火热出圈背后既简单淳朴却又深沉厚重的追求。
通过打响“年菜经济”,引爆预制菜行业热点,进而推动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或将成为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产业链与食品加工业有机互动与良性循环的重要路径。2023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预制菜企业积极借助2024年的“年味回归”,蹭上“年菜经济”的快车道,集中力量根据地域特色研发爆款预制菜,为新一年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打好了“开门红”。“年菜经济”之所以能火热出圈,从本质来讲,是“餐饮新供给”与“社会新需求”之间的火热碰撞后的必然结果。
首先,“年菜经济”是Z世代引领新消费模式背景下的“转型经济”。年菜的历史与年文化一样久远,但预制年菜却还是个不折不扣的“00后”。随着90后、00后年轻一代逐步成熟、深度参与家庭管理并拥有了相当部分的家庭话语权,新的思维模式与追求个性出圈的新价值观,为预制菜登上家庭餐桌提供了契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年轻一代繁重的日常工作决定其无法拥有充足时间准备年夜饭,而预制年菜的方便性和多样性,恰好做到了直击最广泛受众的“痛点”。
其次,“年菜经济”深深体现出“融合经济”的特点。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农村振兴,客观要求农业走出传统家庭劳作的圈子,拥抱新型工业化与数字化的最新成果。以“年菜”为代表的预制菜企业,成为沟通产业链全链条的核心驱动。上游连着食品原材料,发挥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新动能,扩充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能够解决农民“丰产却不丰收”的问题;中游实现了大农业“延链扩链强链”的内在要求,通过工业化赋能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提升附加值,助力农业产业链向高级化、多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纵深延展。
同时,“年菜经济”也是“外向经济”。从火爆出圈,到火热出海,中国的年菜经济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年菜为载体,向海外加速传播。预制菜赛道上市公司纷纷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要全心全意,深耕国内;更要目光长远,扬帆出海。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贸不确定性仍存的大环境下,广东“年菜”已先行一步,拉开进军国际市场的大幕。年菜出海,无疑为高质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带动产业链向国际标准对接,挖掘海外市场潜力增加了新力量。
不过,在预制菜产业抓住年菜爆点,进行“点上发力”的同时,仍要保持清醒客观的态度,要在“热出圈”的背后进行相当程度的“冷思考”。展望未来,预制菜行业能否实现长期、稳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链上革命”这点上加码发力。首先,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借助季节流量进行营销外,应在提高菜品质量、慎用添加剂防腐剂以及减少营养流失等方面下大力气,做大功夫,不断研发新技术,以高质量有效供给点燃消费者的高规格需求。其次,预制菜行业需要制定一套全国通行的行业标准,以高标准的食品生产加工流程,彻底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免除C端客户的后顾之忧,借助具有深厚潜力的国内市场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最后,预制菜行业要将工业化与“人性化”深度结合,突破传统预制菜“工业产品”的刻板印象,注重挖掘产品文化底蕴、民俗渊源等价值,赋予产品和品牌更丰富的内涵。
“年菜经济”以及预制菜行业的“热出圈”,是新一年乘势向上、推动扩大消费提质增效的真实写照。但要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需要进行“冷思考”,不仅要做好“点上发力”,更应在“链上革命”上想办法做出一篇“大文章”,才能使预制菜真正打造成为“富民经济”“创新经济”“融合经济”的典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