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一双双“小手套”的温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宋豆豆 河南濮阳报道
2024-02-18 19:1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河南濮阳报道

正月初四下午,在招待完上门拜年吃饭的亲戚且收拾妥当之后,淑娟便来到自家的手套工厂工作。只见她拿起一只半成品手套,和旁边负责打捆扎包的同村女工话着家常,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手套的翻面整理。

“年过完了,亲戚也差不多串完了,在家里闲着也没啥事儿,就想着来翻翻手套。”淑娟是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仙庄镇下的一个小村庄的村民,今年50岁,开这家手套加工厂已近十年。“当初开手套加工厂,想的是农闲的时候干点活挣点钱,不过开了这么久,也没发大财。”大大咧咧爽朗性子的淑娟自嘲道。

这家坐落在自家隔壁院子的手套加工厂占地面积并不大,人多的时候,十余台缝纫机交替作响,伴随着女工们的说说笑笑,机器、布料与笑声织就了一场忙碌但不乏轻松的乐曲,弹指说笑间,时间也过得飞快。

“我们做的手套加工程序也不多,一般由厂家提供原材料,我们负责缝制、包边、翻手套、打捆包扎等,主要走成品,不做流水线,供应给油田、化工厂等。”淑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般村里面的女性会来厂里干活,年龄在30-70岁不等,时间比较自由,技术简单上手也快,多劳多得,手快(效率高)的人一天能做过百双,手慢(效率一般)的人一天能做五六十双,平均一天能挣七八十元,一年能多挣几万块钱。

与农闲时节小小的手套加工厂充满了欢声笑语不同,农忙时节几乎挨家挨户都在地里干活,手套加工厂一度显得较为冷清。

仙庄镇位于清丰县东北部,距县城23公里,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总耕地面积7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其中辣椒种植面积近4万亩,是其主导产业,享有“草辫之乡”、“中国辣椒第一乡”等美誉。因此每年农忙时节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在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中午吃饭也仅仅是拿馒头咸菜简单对付几口。

“农忙手套的活儿都顾不上干,等到地里没活儿了才开始干,手套厂一年能接八九个月的活儿。”淑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手套厂平常有十来个工人,(厂家)平均每半个月来一车货,一个月两次,一次约一万多双。

闲不住的淑娟虽然是老板娘,但验货、打包装、翻手套等也会亲力亲为。记者观察道,淑娟平均四秒翻完一只手套,每一只都会认真检查,并将多余的线头剪掉,甚至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的一丝丝小线头也不“放过”。

38岁的晓禾在这家手套加工厂干了快三年,为了照顾上中学的儿子和上幼儿园的女儿,她一直没有外出务工,仅靠孩子的爸爸出去打工,但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有些紧张。村里开办了手套加工厂后,她积极参加,虽然她自称“学东西很慢”,但她很快掌握了技术,做手套的效率越来越高。

“我小时候爸妈出去打工,知道爸妈不在身边的滋味,很难受,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次经历这些,想陪着他们健康长大。现在在家附近干活,送完孩子上学我来上班,中午回家做饭休息两个小时,下午下班接送孩子,又能顾家又能挣钱减轻点家里的压力。”晓禾在对记者的讲述中多次强调了“陪伴”一词,她不想让自己童年缺失的遗憾再在孩子身上上演。

73岁的乔奶奶也是手套加工厂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子女已在外成家立业,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团聚。“缝缝补补一辈子了,缝手套这活不累,还能和大家聚在一起唠唠家长里短,省得一个人在家胡思乱想。另外农闲时确实没啥事做,自己挣点钱也不用老给儿子女儿要钱花,还能给孙子孙女发红包,多开心!”

由于小本买卖工钱不多,但交谈期间几乎每个人都是满意且知足的,满意于能家庭、就业两不误,知足于能为小家庭出份力。“小手套”承载着她们的“小梦想”,勤劳肯干、干劲十足的态度下是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工薪一族”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属,也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手脚麻利地捆完最后一捆手套、在货架上摆得整整齐齐后,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厂里只剩了淑娟一个人。锁上大门回家吃饭的路上,淑娟还在喃喃道,“电商销售是个很大的机会,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来料加工的作坊模式,还是要在抖音、快手上发发小视频,希望能拉来更多的合作,以更高端的方式盘活现在的生产模式。”

(作者:宋豆豆 编辑:张星)

宋豆豆

汽车版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趋势、新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微信:sdd727154264,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