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广东第一会|国家发改委白京羽:广东可探索建设一批颠覆性创新研究院,形成聚变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深圳报道
2024-02-19 16:29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深圳报道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颠覆性创新在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方面,比以往更具战略意义,亦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

2月18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分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白京羽围绕颠覆性创新的特征、培育方式等,阐述了几点思考。

他提出,颠覆性创新是通过技术变轨跃迁产生的颠覆性技术,以其显著优越性迅速成为市场上新的主导技术,最终重塑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创新活动。颠覆性创新活动一旦获得成功,将给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带来新的跃升,格局性、根本性、全局性地改变原来的生产力质态。

白京羽认为,颠覆性创新往往有几个特点:颠覆性创新活动一般在创新型团队和初创的小微企业中比较活跃,且往往偏离主流技术路线,成果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为更好识别有潜力的颠覆性创新活动,他提出可以通过专利增长量、风险资本密集度等来进行预测。例如,专利是颠覆性技术成熟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人工智能领域,过去5年间AI专利以年均30%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与之对应的市场端,AI产品和服务开始普及,并成为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口。

他还建议,广东可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遴选机制,以美国的技术观察清单机制为例,清单每6个月更新一次,对各项颠覆性技术的成熟度进行监测分析,适时予以支持;日本也设立了颠覆性创新计划,结合多项指标遴选出颠覆性创新支持项目。

 “对标发达国家的培育机制,我国在培育颠覆性创新方面还有待跟一步提高。”白京羽调研发现,颠覆性创新风险高,不确定性强,失败概率大,在最早期,市场缺乏支持动力,需要政府建立更高效的资助和管理体系。

对此,首先要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在宏观层面建立颠覆性创新支持机制,通过政府采购、财税金融、平台设施建设、人才政策等多种方式,实施全链条资助。对于产业链带动力强、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突出的颠覆性创新企业,也可以探索设立培育计划,建立白名单,推动项目、平台、资金、人才向入库企业集聚。

其次,颠覆性创新的市场应用还需拓展。例如,我国在量子、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等颠覆性创新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技术优势,但市场应用推广还没有跟上,很多技术专利还有待转化为产业优势。比如,广东就可以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以研用结合的方式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内容+生态”全链条式的融合发展。

最后,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和话语权还需提升,相关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建设还要加强。白京羽提出,可以设立一批以我为主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产业治理联盟和衔接国际资源的创新服务综合体,通过开放合作输出我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

对广东而言,科技资源丰富、创新氛围浓厚,在培育颠覆性创新方面具有独到优势。白京羽建议,可以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建立专门支持机制,并推动高校院所联合企业建设一批颠覆性创新研究院,形成创新资源投入颠覆性创新的聚变效应,推动颠覆性创新成果率先在广东落地开花。

(作者:丁莉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