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坐稳全国“工业第一城”宝座后,深圳如何实现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深圳观察李金萍 2024-02-27 19:56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金萍 深圳报道

甲辰龙年开工,谋划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圳的关键词,三个事关高质量发展的会议先后在深圳召开。2月18日,“龙年广东第一会”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2月19日,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召开,2月27日,广东省民营企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动员部署会召开。

2023年,深圳拿下全国第三、广东省第一的发展成绩,GDP突破3.46万亿元,同比增长6%,同时实现6%的增速。

在大基数下保持高速增长的环境里,迈入2024年,深圳也早已明确发力目标,在2023年11月27日,深圳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新闻发布会上,深圳表示将加快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25年,深圳要打造形成4个万亿元级、4个五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距离目标不到1年,深圳将如何行动?

连坐中国工业第一城

规上工业总产值4.85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11万亿元,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冠”——2023年,深圳再次坐稳“中国工业第一城”。

这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增长8.8%,占GDP比重提升至41.9%,正成为支撑深圳工业的主力军。

时间倒回2022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印发,明确布局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8”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1.0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1%。

“20+8”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确立近两年,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近5000亿元,并连续坐上“工业第一城”宝座。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深圳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年内跃升并非偶然,是工业发展战略、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深圳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以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集群向产业生态圈建设。

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深圳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集散地、设计中心和应用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集成电路企业587家,2022年深圳集成电路产业营收1608.9亿元。设计优势明显,但是存在制造业规模有待提升,工业软件、生产设备和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重大功能型平台布局有待强化等短板。

2019年,深圳成立运营深圳重大产业投资集团,对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进行投资支持。在支持“20+8”产业集群建设的20大先进制造园区中,其中有六大先进制造园区布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同时,深圳市成立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搭建政产学研用资介紧密协作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整体跃升。

2023年,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导体、礼鼎半导体(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芯国际12英寸线等项目产能爬坡。

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外,强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现新旧动能转型是深圳工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的重要因素。

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全国各地推进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深圳市走得最快。早在2023年年初,深圳宣布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数字化转型。深圳有多少规上工业企业?最新的统计数据是1.3万家。

为鼓励企业积极向数字化转型,深圳拿出了“真金白银”。首先,由深圳政府替企业向服务商支付5万元/家的补贴一部分企业的转型咨询诊断费,后续是否执行整套解决方案,则由企业自行定夺。在此基础上,深圳又出台《深圳市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若干措施》,重点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资金短缺难点,将重大项目支持金额上限提高至1亿元。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推动120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今年深圳明确提出,将实施数智赋能工程,全面落实“技改18条”,推广“5G+工业互联网”“AI+智能制造”,目标打造2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新增5家以上无人工厂、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1300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今年,我们将抓好集群培育,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当好集群培育主力军。”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在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通过优化政策体系、拓展产业空间、梳理产业图谱等,推动更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产品竞相涌现、成形成势,打造更多世界级产业集群。

产业创新能力强是支持深圳工业能级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深圳大型科研高校院所资源薄弱,但是深圳却走出了6个90%的企业创新主体模式,科技效能优势明显。2023年,深圳不止步科研成果转化,更是在创新策源能力上频频发力,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和光明科学城,两大创新策源地均有重大突破,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深港“联合政策包”“科汇通”等政策落地实施,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正式开园;国内首部科学城法规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施行,自由电子激光、特殊环境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试运行。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深圳通过产业创新聚集相当多的财富、税收,用以反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

深圳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研发投入达1784.6亿元,约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9%,位居全国第一。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首任署长曾坚朋在深圳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表示,2024年,河套将围绕四个方面攻坚落实:一是加快推动园区建设提速增效,年底前建成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合作成果转化中心等5个专业化园区,二是加快聚集科研战略资源,大力引进世界级、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企业20家以上,与香港高校合作共建优势学科项目5个以上,落户百亿级标志性项目2个以上,引进中国一汽、华润、宁德时代等领军企业和大型央企国企研发中心5个以上,新增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3家以上。三是加快催生重大成果,推动在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更多的前沿技术研究,为大湾区建设持续产生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四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大力促进人员、物资、数据、资金等创新要素跨境便捷高效流动,构建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则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地。

“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这种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促进深圳工业产值的增长,更为其未来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朱克力如上评价道。

重大项目叠加生产性服务业谋产业与科技互促

在2023年末,深圳提出新目标:到2025年,深圳要打造形成4个万亿元级、4个五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瞄定新目标,深圳也给出了重大项目投资牵引,生产性服务业护航的解题答案。

2月8日,深圳市2024年重大项目计划具体项目名单发布,现代产业项目成为重点投资类型,在投资金额和项目数量均居首位,2024年,深圳共安排261个现代产业类重大项目,总投资1132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84.8亿元,占比36.3%。

不断提升深圳产业能级项目为重点投资项目方向,再次为深圳产业未来发展储能。

其中,在产业项目类型方面,重点推进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暨先进制造业基地、迈瑞医疗供应链科技园、协鑫深汕、拉普拉斯光伏高端装备研发生产总部基地以及国药-GE高端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

在产业空间方面,加快推进宝安新桥东重点城市更新、特区建工集团龙岗宝龙工业区优质产业空间试点等工业上楼项目,

在科创平台方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协同创新区一期、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东翼-1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成为重点投资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政府投资也将科创产业创新领域作为重点投资领域,该领域计划安排年度投资77.7亿元,占深圳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总规模的19.0%,包括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升级换代工程等创新基础设施项目,打造“智慧城市”,重点推进政务云二期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等。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深圳工业投资增长4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两成,创十年新高。

不只为未来投资加码,为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成为深圳今年重点的工作方向。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生产活动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在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宝安、南山、罗湖等多区提出将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

比如,在2023年,刚刚冲线地区GDP5000亿元成功的宝安区,今年开年更是率先发布《宝安区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到2026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以上,引进1-2个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形成4-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建成辐射力大、附加值高、品牌优势强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

《行动计划》提出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生产性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5大领域为重点,以电子商务、批发与贸易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其他生产性服务等5大领域为支撑,赋能宝安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2023年,宝安区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825.15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高速增长40.5%。

“一个区域制造业发展越快,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越快,它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就越大。” 陈宪说。 

(作者:李金萍 编辑:孙超逸)

李金萍

记者

常驻深圳,关注区域政经新闻,聚焦投资、产业、园区等话题。微信:Limuzi6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