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丨东莞“大招商”:世界工厂“投资年”开局即冲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
日前,东莞召开2024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开启“大招商”2.0版行动,开展“组团式”作战,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抓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动东莞产业立新柱、强支柱,“投”出新动能,焕发新活力。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继2023年定为“招商年”后,东莞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提出,将2024年定为全市的“投资年”,特别强调“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三大类别将担当主力,今年东莞将以“投资年”行动为突破,不仅要有“含金量”(投资额)还要有“含新量”(新兴产业),切实稳定经济增长。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东莞处于新旧动能转化关键期,亟须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性作用,从2023年的“招商年”到2024年的“投资年”,正是东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举措。
胡刚建议,东莞要紧抓都市圈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深圳都市圈的资金、人才、资源等优势,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实现与深圳产业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
从“招商年”到“投资年”
作为中国的制造业重镇,当前东莞正面临来自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曾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提出,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东莞目前主要承受产能转移、外贸出口下降、手机产业下滑和土地资源受限等四方面压力。
目前,东莞部分产业转移至市外,面临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场分流“双重挤压”。手机产业下滑对东莞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一业独大”使经济抗风险能力偏低。此外,东莞外贸依存度依然过高。2022年,东莞外贸依存度高达124.3%,经济增速与进出口总额增速关联度极高,主要依靠出口制造业支撑,而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规模较小,不及全省平均水平,在压力之下,很多缺乏技术研发、市场开拓能力的中小微企业被迫降低利润“内卷”抢订单。
为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培育东莞经济发展新动能,投资成为“关键一招”。在东莞召开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东莞将2024年的中心工作和主题主线定为“投资年”。
“为什么要把2024年定为‘投资年’?”在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的分组讨论第十四组会场,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一连说了几个“最”和“重”来解释:“东莞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动能不够,缺乏后续产能,投资始终是我们这么多年必须重点推动、重中之重的工作。”
2024年,东莞提出,将以“投资年”行动为突破,“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三大类别将担当主力,以“含金量”(投资额)和“含新量”(新兴产业)切实稳定经济增长。
针对解决好“招什么”的问题,2024年东莞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东莞将突出产业研究和项目研判在招商引资中的先导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各类风口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研究,结合“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及时完善招商图谱,瞄准科技型、绿色型企业、国产化替代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央企国企等,引进更多根植性强、竞争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
东莞提出,今年将及时转变招商方式,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学好用好配资、代理招商、以商引商等“新式招”,强化空间、资源、资金等各方面保障,实行“组团式”作战,为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东莞要‘两条腿’走路,吸取过去制造业发展的经验,一方面既要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建立自己主导的供应链体系,才能让产业更有根植性。”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说。
提高“含金量”:瞄准工业投资、技改投资
作为享誉全球的制造名城,“招大商,招好商”不仅能够做大做强东莞的制造业家底,更能激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挺起制造业当家“硬脊梁”。
东莞市委、市政府将2023年定为“招商年”,印发了《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构建“大招商”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20条措施,深入开展“招商年”活动,突出“龙头项目+专精特新”,围绕智能移动终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9条产业链强链补链需求,编制印发产业链招商图谱3.0版,建立800多家重点招商企业目录,并建立30亿元以上项目“点对点”高位对接机制,筛选产业链图谱百强重点企业,招引一批50-100亿元以上战略性引领性龙头项目。
过去一年来,东莞成功引进了一批标杆性引领性项目,推动了一批优质企业落地投资,构建了高位统筹、高效协同、全域覆盖的“大招商”格局,引进协议投资3680.4亿元,增长9.4%。
数据显示,2023年东莞引进3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链项目11宗,亿元以上425宗,协议投资超过3600亿元。从2023年招商总体情况来看,大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东莞全年引进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6宗,增长2.7%,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6宗,增长16.7%,3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11宗,增长10%。
凤岗联泰“工改工”项目是2023年东莞引进的3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之一。该项目地块位于凤岗镇金凤凰工业区,总投资约30亿元。联泰集团副董事长陈伟利透露,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4.76万平方米,将打造以凯斯奇科技时尚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时尚产业供应链城,建设斯凯奇亚太研发中心,用于新型纺织服装研发和智能制造。
陈伟利介绍,联泰集团将以凤岗联泰“工改工”项目为平台,发挥桥梁作用,以商引商,引入香港的纺织服装企业,加速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聚,助推东莞纺织服装产业走上千亿规模。
在“含金量”提升方面,东莞提出,2024年将把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作为“投资年”主战场,盯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协议固投1500亿元以上目标,深入实施工业投资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资源要素供给、市场化招商机制改革,着力招引布局一批引领性、标杆性龙头产业项目,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具体来说,今年东莞将紧盯“项目、空间、效率”,深入开展“投资年”行动,加力扩大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抓好“大招商”2.0版行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打造项目落地最高效率,优化投融资体制。
同时,充分发挥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以投促引”作用,实施投资东莞全球推广行动,着力推动1.2万亩挂榜招商产业用地招引布局一批引领性、标杆性龙头产业项目,为助力东莞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提升“含新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每天上午8点,数十台大巴车接连从深圳外环高速塘厦大道出口驶出,进入位于塘厦镇的东莞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工程师们在这里开始一天的工作。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集群,一批“龙头”与“小巨人”企业在基地加码布局、日益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小巨人”发力、中小微企业联合创新,成为东莞新动能澎湃的一个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招引方面,2023年共引进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项目171宗,协议投资1136.5亿元,增长10.2%。其中新兴产业招引成效明显,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引进投资分别增长44.1%、35.7%、31.5%。
“东莞是真正的投资乐土、财富之源,更是广大创新创业者成就梦想的福地和宝地。”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锡光介绍,随着东莞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天域半导体对东莞的投资也持续加码——2023年,天域成功摘牌占地100亩的生态园地块,并启动了总产能150万片/每年6英寸/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的企业总部及生产制造中心建设项目,第一期预计在2024年4月开始投产。
进入2024“投资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今年重点发力方向。东莞提出,将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想方设法吸引大企业好企业来莞投资兴业,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在近日东莞公布的《2024年重大项目计划》显示,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今年东莞将力促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现代服务业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其中,投资200亿元的京东都市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投资60亿元的东莞OPPO智能制造中心今年将加快建设步伐,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
在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彭富强看来,如果没有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就无法转化和落地,就难以真正形成新质生产力。东莞要推动工业投资增长必须坚定推动产业转型,让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真正嵌入到东莞制造业的每一处毛孔中。
彭富强建议,围绕新兴产业招商,东莞可以考虑以香港为龙头,以自身外向型城市为优势,进行新一轮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引,掀起新一轮外资来莞投资热潮。
在胡刚看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培育了大批科创型企业,东莞毗邻深圳,具有承接产业外溢的天然优势。东莞作为深圳都市圈的核心成员,东莞市近年来积极向深圳都市圈靠拢,在产业上以依托都市圈中心城市深圳的科技、人才等优势实现了产业向高端跃升。
针对东莞“含新量”提升,胡刚建议东莞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通过持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与深圳产业联动、创新协同,承接深圳优质中小企业的外溢,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未来发展积蓄更多动力和活力。
(作者:程浩 编辑:喻淑琴)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