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防沉迷始终是一项需要“堵疏结合”的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蔡姝越 上海报道
未成年人象征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权益也是全社会应当肩负的责任。因此,在历届全国两会中,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话题从未缺席。
在信息技术融入点滴日常的当下,青少年自然而然成为了新一代“数字原住民”,“触网”方式也日趋多元。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合理引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新型信息载体,也成为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长期关注我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中,她曾指出了我国目前网络未保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在执行层面突出存在着重“堵”轻“疏”的倾向,导致正面疏导的有效措施不足,利用互联网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正向引导不够。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郭媛媛也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她认为,网络游戏等新兴内容载体对孩子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需要各责任主体的正确引导。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行为的相关引导、保护措施,全社会已然形成合力,但在精准用力的路径选择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 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访谈全文。
社会化手段干预游戏沉迷效果虽有一定效果,网络未保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抓到特质、精准用力
《21世纪》:今年1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你认为《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将对我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郭媛媛:《条例》正式实施后,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工作出台了多项针对性举措,其中就包括要求在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网络平台服务的设计、研发、运营,以及在平台内上线“未成年人模式”以及“未成年人专区”等要求。
这意味着,从服务的构思阶段开始,就必须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需求和潜在风险。例如,网络平台在设计用户界面时,应避免过于刺激的内容,减少可能引起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险行为;在内容推送算法中,应设置相应的过滤机制,确保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信息是积极健康的。
这不仅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了要求,也对个人信息处理者、学校和监护人等责任主体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个人信息处理者在收集、使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严格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益。学校则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教育未成年人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网络。监护人则需要履行监护职责,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预防网络沉迷。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状况?
郭媛媛:在现今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原住民”已成为了青少年与生俱来的一大身份。与此同时,游戏、短视频等作为网络世界重要的信息、内容,本身就对好奇心、探索欲旺盛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然而,由于青少年尚未真正与社会接轨,认知有限且自控力较弱,在互联网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情况时有发生。
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网络游戏等新兴内容载体对孩子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而为助力其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引导、帮助,避免其过度或有害地“玩”。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行为的相关引导、保护措施,全社会已然形成合力,但在精准用力的路径选择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21世纪》: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你认为目前较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有哪些?
郭媛媛:近年来,网络游戏防沉迷相关工作不断推进,据观察,目前各家游戏企业遵循相关规定与要求,在游戏产品中上线防沉迷系统,落实实名制要求,并对未成年人用户的游玩时长、充值金额等方面做出限制。
但在我看来,游戏防沉迷始终是一项需要“堵疏结合”的工作,仅靠一味地限制孩子的游戏行为,实则效果有限。在整个社会联动去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家长都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和游戏素养。在我参与调研过的游戏企业中,已有企业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并发起了游戏素养计划。通过游戏化的教育模式,让家长和孩子实际扮演社会中的角色,主题包括乡村教育、载人航天等,让孩子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学习,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同步转移至对社会运作机制的关注上来。同时也以游戏化的方式,去推进各方主体提高自身的相关素养。
科学认知游戏价值,用技术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和游戏
《21世纪》:我们关注到,你此次的提案方向也包括功能游戏产业的发展。如何看待功能游戏这一类型的游戏产品?
郭媛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支持下,网络游戏行业其实聚集着新质生产力相关要素,体现媒介发展新业态。这一行业包含人机协作特性,也是连接现实与虚拟媒介空间的桥梁。
而功能游戏通常与医疗、教育、文化等产业进行跨领域结合,在提高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创造新的产业价值。一方面可以为传统行业带来创新与变革,增加传统产业新质要素;另一方面通过融入设置特定内容、内涵,助力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正向发展。
如在教育领域,通过这类功能游戏,孩子们能在获得娱乐的同时,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实际上,功能性游戏以其游戏的形式,将教育与产业培训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产业发展,还能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这也是功能性游戏的效能所在。
《21世纪》:功能游戏产品将如何帮助社会正向认知游戏?
郭媛媛:在传统观念中,游戏往往被戴上有色眼镜看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迈入了人机协同和人机互动的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游戏已经发展出许多新的功能,正如前述中提到的医疗、教育、文化传播等,这些功能不仅丰富了游戏体验,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社会价值。立足于当下,我们可以从媒介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真虚融合的现实与未来,再审视游戏。或许,我们可以用客观和面向未来的视角,更加科学地理解好游戏这一信息载体、这一特殊媒介。
《21世纪》:对于接下来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你认为社会各方面应如何共同努力,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郭媛媛:在我们深入探讨网络保护的重要性时,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我认为需要基于两个核心认识来构建我们的网络保护策略。首先,我们需要深刻意识到,未成年人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使用网络已是他们生活和成长环境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其次,我们也要关注到网络技术的互联互通特性,这也导致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较为复杂。
为此,需要发挥社会各界的功能,确保网络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正如年初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及此前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网络保护体系,明确了各方的责任。然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构建一个与网络特性相匹配的保护系统,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精准地发挥作用。
展望未来,我希望在完善的政策指导下,各责任主体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在衔接协同方面的努力,并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网络和游戏有更深入、精准的理解,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创新思维及方式、方法,以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安全、健康地成长。
(作者:蔡姝越 编辑:诸未静)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