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北京报道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公布,今年政府工作首条任务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现场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科协副主席王立平对新质生产力的内容印象深刻。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的理解是,新质生产力就是通过全方位,全尺度、全要素、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加快传统产业的快速升级和转型,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拓展,加强未来产业的有序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浙江省科协副主席王立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立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可在六个“统一”上下功夫。
“具体而言,包括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与发展新兴产业的有机统一,推动基础研究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机统一,推动科技、产业、市场、资源全要素的有机统一,推动人才、教育、科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有机统一,推动科技创新软环境与硬实力的有机统一,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其他科技创新力量的有机统一。”王立平说。
未来产业是培育增长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王立平此次参加全国两会,带来了《支持杭州、宁波联合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建议》,通过在杭州、宁波部署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发挥杭甬联动优势,为国家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浙江省范例和先行先试经验。
科技创新硬实力与软环境“双轮驱动”
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科研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王立平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立足科技创新的具体落地实践。
在他看来,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产业、市场、资源全要素的有机统一,也需要人才、教育、科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有机统一。在最关键的科技创新方面,则需要厘清多方参与主体、创新发展环境等多个要素。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硬实力和软环境都非常重要,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才能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王立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科技创新并不是一个新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在王立平看来,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主要包括科技研发的基础设施、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能力等。这些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成果产生的直接条件。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先进的实验设备、高素质的科研人员,科技创新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科技创新的软环境则涵盖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文化氛围、法律法规等方面。软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例如,科技政策的优惠、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文化的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完善等,都是构建良好软环境的关键要素。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只有硬实力和软环境双轮驱动,才能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硬实力提供了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而软环境则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激励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持续进步和生产力的全面提升。”王立平表示。
王立平还认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其他科技创新力量的有机统一。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引领科技创新等。
除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外,社会上的其他创新力量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力量包括中小企业、初创公司、民营科技企业、非政府组织(NGO)、行业协会、科技社区和个人创新者等。这些力量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增强创新活力和多样性、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培育和吸引人才、促进产业创新和升级、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小企业、初创公司和个人创新者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他们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技术,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和多样性。”王立平表示。
王立平认为,社会上的其他创新力量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协同,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和利用这些创新力量,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杭甬优势互补建设未来产业集群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王立平认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未来产业,特别是那些基于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产业,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产业的发展将打破传统行业的界限,促进信息技术、制造业、生物科学、环境科技等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和业态,如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王立平表示。
未来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高能耗型经济增长方式,向更加依赖于知识、技术和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产业不仅代表了新质生产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浙江省正在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等一批未来产业。近年来,杭州与宁波紧密联动,政府搭台助力、在基础设施共建、科创共筑、产业共建、服务共享等领域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杭州是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突破5000亿元,5家省级实验室占全省一半。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聚力科教赋能、提升产业能级在创新载体打造上持续发力,全市相继引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8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位居全国城市榜首。
王立平认为,支持杭州、宁波联合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等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人大代表联络员李国炜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柳宁馨 编辑:李博)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