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丨全国人大代表崔岩: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最好代表之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李玉敏 庞成 冯恋阁 实习生吴知朋 北京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等议题再受热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多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聚焦相关领域提交了提案和建议,尤其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备受关注。
恰好,日前广东发布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人工智能也是其中重要领域。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和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如何继续在这一新赛道中发挥引领作用?人工智能如何走出实验室,真正赋能百行千业?
“当前,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最好的代表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认为,在这方面,广东具有突出的人才和市场优势,在多个细分领域已走在前沿,“未来,广东还要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多的优势,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探索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共同体’,通过多元支持激活其主体地位”。
技术必须“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方财经:你眼中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目前,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如何,可以为千行百业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
崔岩:我们团队长期致力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教学及产业化工作,尤其专注于人工智能视觉领域,通过数据模型进行深度估计,构建高精度、微米级的数字孪生。这是当前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也是新质生产力最好的代表之一。
目前,我们的多项成果已经落地工业领域,助推“工业4.0”时代下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比如,传统机械臂更多是点对点动作;而在装上视觉设备后,机械臂就具备了“眼睛”和“大脑”,能够更加智能地执行抛光打磨、抓取等任务。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前沿技术在赋能文化产业方面潜力巨大。
比如,借助数字孪生,我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游客可以通过手机身临其境地参观名人故居、博物馆等。2021年,我们就参与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帮助300多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数字孪生。
今年全国两会,我也在继续关注相关领域,提出了《关于以科技赋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质量开展的建议》,在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有关建筑物做好数字孪生、隐患排查、修复修缮、数字展览等工作,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现象活起来,让新质生产力同古老文明相碰撞出更多火花。
南方财经:高校、院所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更快从实验室落地产业?
崔岩:就五邑大学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而言,我们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两项工作。一方面是基础科研,希望能够钻研出走在世界前列的技术;另一方面就是同产业深度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不应被困在实验室里,或者被局限于资本圈中。要让他真正实现发展、创造价值,就必须要“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技术的落地还需要一批既懂科研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也不能忽视面向未来高精尖制造业的未来人才的培养。为了让学生了解产业需求,我们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布局了工业4.0生产线,让学生可以一边学习科研、一边实际操作,从而了解真实工厂中的情况。
民营企业应发挥“主力军”作用
南方财经:就整体产业生态而言,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优势?
崔岩:广东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优势十分显著。首先,广东是经济大省,经济活跃、应用市场广阔,为带动新产业、新技术发展提供了前提。
此外,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对新质生产力布局早,各界都更具前瞻性的眼光、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至少在人工智能这一赛道上,从政府各部门到科研院所,再到企业,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并率先开始了一系列科研和应用实践。目前,人工智能方面,广东在视觉、知识图谱决策分析、硬件算力等多个细分领域均已走在全国前列,这和广东重视程度高、布局早、科研投入强度大有密切关联。
其次是人才优势。相比于传统产业,人工智能技术严重依赖高精尖人才。而广东汇聚了数量庞大、水平前沿的科研院所和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原始驱动力。
最后,广东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湾区“双循环”的枢纽节点优势,以大模型为抓手鼓励应用落地,支持企业在香港、澳门等加强算力布局,面向港澳需求,开放相关大模型产品落地应用。例如,以大模型训练数据为切入点,支持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探索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的实践规则,逐步形成“内地—港澳”“港澳—国外”两套数据要素流动的政策机制,形成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内外衔接、包容审慎的发展与治理体系, 不断释放和创造数据要素流动的价值红利。
南方财经:民企是广东经济的“大基数”,你认为民营企业应当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进一步激发这一群体的科创主体?
崔岩:粤港澳大湾区是民营经济发展高地,更是民营科技企业大本营。在人工智能领域,民营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主力军作用。一方面,对于科技创新而言,民营企业更具活力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在应用层面,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将是新技术落地的最重要场景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工业数字化改造帮助其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激活其能动性,应当为其参与科创提供更多支持和补贴。一是开展民营科技领军企业认定。开展科创领军企业认定,鼓励企业持续深化创新和做大做强,让民营企业愿投、敢投、有回报,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出海”和拓展海外业务,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二是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家创新计划。支持民营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国家实验室,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联合研究,支持民营企业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民营企业合作子项目、子平台,探索更多创新模式。
此外,企业也可以探索更多创新模式,例如建设企业牵头的“人工智能创新共同体”,筛选一批具备牵头研究能力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平台企业,面向智能制造、城市治理等领域组建创新生态,并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作者:丁莉,李玉敏,庞成,冯恋阁 编辑:于长洹)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