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辅助生殖进医保按下“加速键”,政策发力为家庭生育“减负”

21新健康韩利明 2024-03-08 19:3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韩利明 上海报道  近年来,老龄化叠加少子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同时,也为了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国家也在积极出台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其中,进一步推动辅助生殖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提升辅助生殖水平也是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重要议题。

此外,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医保局新任局长章轲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调研时表示,国家医保局将继续指导有关省份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立项和医保支付管理,并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共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联体医保支付研究中心研究员仲崇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长期以来被冠以消费医疗性质、色彩。国家医保局牵头,北京、甘肃、内蒙、广西、新疆等地率先探索将部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相比种植牙、肿瘤筛查等,已是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涉及民生的重点工作,在仲崇明看来,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的初级阶段,仍存在一些难点、痛点,“一是辅助生殖项目费用构成、单例总体费用水平仍较昂贵;二是辅助生殖项目在临床如何应享尽享,避免浪费、欺诈;三是辅助生殖项目对医保统筹基金运行带来一定潜在冲击。”

对此,仲崇明认为需逐步探索集中带量采购,促进临床更加可及,带动相关产业较快发展渗透;通过探索完善临床治疗方案、路径,强化指南、共识交流建设,与医疗医药服务供方探讨打包付费、按疗效付费等方式,同时支持患者积极维权医疗质量;待遇设计及落实,趋势是逐渐向更多统筹区展开。

“辅助生殖”关注度升温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特别是随着生活压力、不良生活方式及女性初次生育年龄推迟等原因,不孕不育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患病率将超18%。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不孕症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常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在常规药物和手术治疗都无法实现自然受孕时,辅助生殖是不孕不育的最终治疗手段。

辅助生殖权威杂志《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指出,有超过20%的不孕患者,必须借助辅助生殖才能解决生育问题。据悉,辅助生殖由三种技术组成,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从妊娠率来看,IVF妊娠率高达50%左右,远超过其他治疗手段。

在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和持续低迷的生育率背景下,近年来,与辅助生殖相关话题成为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重要议题。

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残联党组书记高莉建议,将不孕不育诊疗相关费用按比例纳入医保范畴,低收入困难家庭不孕不育患者群体纳入社会保障范畴。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妇产医院院长张治芬建议将辅助生殖、不孕症治疗费用等纳入医保项目。2023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也提交了《关于“将辅助生殖医疗全面纳入社保”的建议》提案。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建议根据不孕不育需求数量,建设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适当放宽增设生殖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为社会资本举办辅助生殖机构提供便利。此外,他认为有必要规范辅助生育技术收费标准,将辅助生育部分费用逐步纳入医保范围。

据赵长龙调研,全国辅助生殖机构从2011年的178家发展到目前近600家,现有全部辅助生殖机构每年仅可以完成70万例,年均完成5000例试管婴儿的辅助生殖机构仅约20家。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辅助生殖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他注意到,试管婴儿的费用许多高达10余万元,有的甚至更高。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各种非公辅助生殖机构快速生长,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不同地域间的发展也很不均衡。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建议,提升辅助生殖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方法,提高中医药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提升辅助生殖水平

近年来,低生育率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风险,而生育能力下降是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辅助生殖服务需求也在持续攀升。

ICMART(国际辅助生殖技术监督委员会)于2020年发布的《世界辅助生殖技术(ART)2016》显示,2016年,中国试管婴儿治疗周期为906840个,日本是447763个,美国是190149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也显示,近年来,每年人类辅助生殖各项技术类别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

据2021年5月,北京市卫健委印发的《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显示,2019年本市辅助生殖机构治疗总周期数为4.21万,其中城市南部地区辅助生殖机构服务量占比不足1%。而北京市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城市,医疗资源配置和技术服务在全国处于相对领先水平,承担着部分外地疑难重症患者的诊疗任务,一些辅助生殖机构接诊的外地患者比例达60-70%。

由此看来,我国地区间辅助生殖水平尚有差距。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院长李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关键在于加大对患者的生殖健康教育。一方面,目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对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存在偏见。另一方面,有很多患者被耽误在各种调理和妇科的手术上。 ”

“需要强调的是,辅助生殖并不反对调理,而是要中西医结合,让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尽快获得合适辅助生殖技术的服务。此外,如果妇科手术能够解决的,就通过手术解决。但是我们发现有患者在妇科周转近十年,在不知道有试管婴儿的背景下,不停地进行妇科手术。”李媛总结,加大患者宣传教育是很重要的。

此外,李媛解释,“在费用计算上,一般以一个取卵周期为单位,包括药费、手术费等各项治疗费用合计约4万元左右,成功率可达到50%及以上。有些患者反复几个周期仍未受孕成功的,费用叠加起来就相对较高,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加入个人情绪,导致社会大众对辅助生殖形成一定的偏见。”

事实上,相关部门也在加强生殖健康宣教。2023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0725号建议的答复显示,下一步,国家卫健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以维护和促进群众生殖健康为核心,以保障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为前提,持续做好生殖健康服务及宣传教育,促进不孕不育诊疗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有序应用,更好地满足群众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此外,国家医保局也将加快编制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完善辅助生殖等学科项目规范立项指南,指导各地按程序逐步将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纳入医保进程加速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立项和医保支付管理。2022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2022年初,北京成为全国率先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省级行政区。2023年6月,北京正式发布《关于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促排卵检查、宫腔内人工授精术等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新政策将于7月1日起落地实施。

除北京外,湖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也陆续表示,逐步探索将医保承担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以浙江为例,2022年6月,浙江省医疗保障局、浙江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助力“浙有善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完善辅助生殖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适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据悉,2023年1月1日起,参加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实施辅助生育的参保市民,将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

此外,自2023年11月1日起,广西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这一惠民政策实施4个月以来,广西辅助生殖机构享受报销待遇结算44468人次,医保基金支出9103.35万元,报销比例59.16%,有效减轻了部分生育困难家庭的负担。

据了解,广西纳入医保的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9类项目,涵盖了取精术、取卵术、人工授精、胚胎培养、移植等必要的治疗步骤,符合治疗条件的参保人员,每个治疗性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项目及相关加收项目可享受医保报销2次,基本覆盖每位参保人员2个辅助生殖移植周期治疗费用。

对此,仲崇明分析,一是试点省份并未以经济发达地区为准,医保是面向全民的医保,有希望的好政策,中西部地区也要率先试点探索。二是辅助生殖项目进医保,可以纳入全国各省份同步开始探索省级器械医保目录这个工作背景下来看。三是不排除一些具备条件、意愿的统筹区会紧跟上述省份,较快申请开始试点。

“医保待遇修改完善,容易造成福利刚性,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盲目攀比。一项新待遇的开始、过程都非常重要,这又倒逼这些新待遇开始往往要尽量规划严密、实施紧凑。按以往经验教训看,严格遵守一些试点阶段、程序,是有效的。这里有钱的原因,但不全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大兴调查研究的实干过程。” 仲崇明强调。

(作者:韩利明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