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需要绿色化和数字化加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红霞 实习生朱奕臣 武汉报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2024年全国两会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路径和方法,成为众多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3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她建议,面对新形势,要继续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以下简称“双化协同”)。此外,针对体现经济活力的民营经济,建议可拓展科技金融“数智”之路,推动形成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 受访者供图)
《21世纪》:今年,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热门话题。在你身处的武汉市,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特点?
方洁:“新质生产力”已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当前,中国经济展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当前阶段,传统发展模式已受到一定制约,急需寻求新的突破路径。而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紧密相连,成为了寻求新突破中的核心要素。
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新的理念、新的发展形态、新的产业形态、新的技术支撑以及新的路径措施等,最终汇聚成新的生产力形态。
武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武汉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武汉经济实现了飞跃,成功跻身2万亿GDP俱乐部。其二,武汉在新技术、新模式、新路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武汉科教资源丰富,高校、研究院等机构汇聚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创新要素的生成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三,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科创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发展载体和空间。其四,武汉拥有联合国所公布的全部工业门类,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为创新探索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空间。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在打造创新生产力要素方面起步较早,从过去的“两型社会”概念提出,到如今光谷光纤技术的集聚,再到当前武汉重点打造的5大优势产业,都充分展现了其在创新方面的巨大优势。
《21世纪》:你提及新质生产力也需要新的方式去培育,从具体方法上来说,建议可运用数字化、绿色化的手段,具体应该怎么做?
方洁: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以往,企业可能在较为粗放的环境下发展,但随着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绿色发展道路变得至关重要,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特别是对出口企业,没有绿色标签的企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这并非仅仅基于情怀或理念,而是由现实利益和市场需求所决定的。
我们前期对国内2000余家企业的调研显示,仅有不到10%的企业正在实施绿色转型,90%的企业虽有所意识但仍处于摸索阶段,尚未进行实质性实践。同时,数字经济时代要求企业结合数字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但调研发现,即便是数字经济相关企业,也存在“绿色化”不足的问题。比如,我们观察到一个数据,2020年,全国所有数据中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亿吨,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亿吨。这说明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要在降低能耗、冷却技术、机房建设等领域实行“绿色化”,道阻且长。故此,推动双化协同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但当前我国双化协同过程仍面临一些难点、卡点。一是双化协同机制路径不清,相关试点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是数字化绿色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融合度不高。三是数字赋能产业绿色转型成效不显,采用数字技术推动绿色转型的企业占比少,且转型深度受限。四是数字产业绿色化水平有待提升,全国各地数据中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推高,将可能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第一大碳排放源。五是双化协同要素基础不实,生态环境数据流通不畅,绿色算力有待加强,复合型人才供给短缺,金融支持力度有限。
《21世纪》:那么具体措施上,你觉得应该如何推进?
方洁:我建议从五个方面来落实。
一是探索双化协同发展路径,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即逐步推动双化协同由重点行业向全行业覆盖。大力推广数字化零碳园区建设,带动全行业双化转型,实现新型工业化。此外,逐步推动双化协同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延伸。促进地区间在双化协同产业链环节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缩小东西部地区双化协同资源差距。
二是加强双化协同科技创新,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动能。具体来说,第一点,可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实施双化协同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的科技创新,推动跨部门、跨机构、跨学科的技术协作和集成创新。第二点,可引导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有机融合;加快高端芯片、超算等领域的研发突破,促进数字产业用能效率提升;加快研发和突破具有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特征的新技术。
三是推动数字化赋能产业绿色转型,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载体。具体解释,第一点是构建数字化绿色管理体系。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对企业排放数据的统计监测、计量和数据分析。第二点是推动数字化赋能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实行生产设备能耗智能管理,支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和跨领域配给。第三点是构建数字化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探索建立数据共享、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发挥本土数字科技巨头零碳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
四是推进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消除隐忧。具体来看,第一点可统筹布局数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避免数字设施重复建设和闲置,持续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第二点可优化数字产业能源利用结构。降低煤电利用比例,推进数据中心用能向新能源转换。第三点可推动节能降碳技术在数字产业的应用。运用自然冷源、近端制冷等新型节能技术。推进通信基站软硬件节能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第四点可探索建立完善的数字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绿色回收渠道,降低电子垃圾处理的能耗与污染。
五是不断优化双化协同资源配置,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合要素。具体做法上,第一点是加快绿色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全国性数据确权登记平台,制定数据要素的价值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激发数据要素的创造和流通。第二点是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促进各类算力资源在国家枢纽节点的规模化建设、集约化发展。打造全国一体化的算力调度平台体系,促进算力资源跨地区、跨行业高效调度。促进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积极发展绿色算力。第三点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双化人才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质量,着力培养既懂数字化又懂绿色化的复合型人才。第四点是加强金融支持。提升创业风险投资规模,支持革命性、颠覆性技术领域初创企业发展壮大。夯实碳数据基础,推动碳交易市场有效运行。创新发展转型金融,支持电力、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
《21世纪》: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中,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你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金融该如何赋能民营经济,以形成新质生产力?
方洁: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还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由于民营经济涉及的家庭和企业众多,其稳定性和信心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民众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不稳定,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不足。以上种种,都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紧密相连。
科技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对于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效果。比如武汉市,当前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其中涉及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科技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此外,武汉的“小巨人”企业,也充分展现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良好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前沿科技领域进行探索布局和研发投资规划,但我们也观察到,他们也面临着资金筹措难、融资成本高昂以及融资流程繁琐等问题,亟待科技金融加力支持。
助力民营企业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核心在于根据其需求特点提供相应的融资策略。在中国现有的金融框架内,融资方式大致划分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大类。一方面,间接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体系,然而,对于小微民营企业,银行体系在信息获取及风险评估上存在天然的挑战,如信息的不对称性、数据与资产信息的不完善等。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我们有望为这些企业勾勒更精准的信用画像。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企业注入资金,尽管在中国的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低,但其对于科创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直接融资能够为企业提供与风险相匹配的资本支持,进而推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的发展,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必要的直接融资支持。
《21世纪》:那在你看来,科技金融应如何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方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以来,我国“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快速增长,20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8.6%和21.9%,高科技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达34%。
为不断加大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一是要动员部署金融行业科技金融“数智”化生态系统建设,支持银行、证券等机构设立专门的金融科技研发部门,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数据平台等开展合规性跨界合作,研发适合“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的金融科技产品。二是要加强民营科创企业风险智能匹配保障机制建设,建立民营科创企业大数据中心,加快民营科创企业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共享机制,降低数据共享的技术和制度障碍,打破信息孤岛。三是要加快科技金融数字化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设立金融科技专业,培养具备金融、技术、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陈红霞 编辑:陈洁)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