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姚爱兴:地震超九成伤亡因建筑物倒塌 建议实施农房抗震改造工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玉敏 北京报道
2024-03-10 21:1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玉敏 北京报道

地震是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灾害之首,90%以上的地震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和破坏造成的。我国是20世纪以来因地震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约一半的人口属于农村人口,一些地方农村住房结构较脆弱,抗震能力普遍较差,在地震中很容易倒塌,与“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姚爱兴提交了《关于实施西部地震易发频发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工程的提案》。

 

(图为全国政协常委姚爱兴)

姚爱兴表示,“尽管国家近年来已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应对地震灾害,但每一次地震都震出了农村房屋的抗震设防之痛”。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造成甘青两省144人遇难,近千人受伤,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房屋都受到了损坏,尤其是土木结构的自建房,瞬间变成了废墟。

“那些在地震中成片倒塌的土坯房和逝去的鲜活生命,暴露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农村地区自建房屋的抗震能力严重不足,这些不设防的农村民居成为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隐患”,他痛心地表示。姚爱兴认为,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有:农民防震减灾意识不强,住宅防震知识缺乏;缺乏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指导,自建住房只考虑美观、气派、宽敞、舒适,而不考虑抗震设防;农民收入低,不愿意花费额外的资金来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甚至贪图廉价,选购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农村建筑施工队伍大多无资质,无标准施工图纸,未经正规培训。

为此,姚爱兴建议,在加快落实《“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实施西部地震易发频发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工程,摸清农村抗震设防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意识,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农村自建房抗震强度。

一是开展全国地震易发频发地区农村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可优先安排地震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灾害重的西部省区摸清底数,依据地震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确定乡村抗震设防烈度,为全国农村抗震设防全面铺开提供样板。

二是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农村房屋加固改造。特别是要尽快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土坯房改造工程,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现行不达标的住房采取适当的改造措施,改造后房屋必须有上下圈梁、构造柱、拉结筋等抗震措施,达到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

三是将抗震设防纳入制度化管理过程,加快推行农村住房抗震设计和施工标准。建议今后农村新建住房应充分考虑地震灾害的影响,严格选址,按统一标准设计配套,由政府免费提供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建房图纸,并进一步规范农房建筑施工,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同时,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在农村住房抗震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提高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四是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按照脱贫攻坚的有关政策,有的地方仅有农村低保户可以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有的省区对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未达抗震标准的农户的抗震改造实行每户仅补贴1.5万元。建议考虑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的实际,提高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房改造的补助标准,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五保户、残疾户等家庭无劳动力的户均补助50000元,其他住房安全不达标的视家庭收入情况户均补助20000-40000元。

五是加强对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验收标准,对农村自建房实行全程监管和验收工作。

六是加强对农村群众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对地震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鼓励农民建房使用抗震材料和技术。

(作者:李玉敏 )

李玉敏

资深记者

专注于深度调查和金融风险领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