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论道·两会观察丨做好“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让打工人实现“居者有其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3-12 05:00

李宇嘉(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日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就房地产未来如何促转型,住建部部长倪虹指出,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手抓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等多样化、多元化方式,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等住房问题。

2023年底,上海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长租公寓走进大众视野,该项目为上海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中,“一张床”主要面向保安、保洁、快递、环卫工人等城市一线劳动者;“一间房”主要面向刚步入社会的新市民、青年人;而“一套房”则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创人才和家庭型客户。

可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的住房问题,需要遵循“以需定供”的思路,要考虑不同职业、不同群体、不同收入阶段等对住房需求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供给相应类型的住房产品。比如,对于建筑工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一张床”模式下,希望租金尽可能低(收入要更多寄回家里)、距离建筑工地要尽可能近(满足倒班的需求),有免费的网络服务、简单的公共厨房,解决刷视频和老乡聚会以缓解工作压力,这就是他们眼里的“好房子”。

若再探讨外卖员、房产中介、保洁保安等一线劳动者,其住房需求与建筑工地工人又不一样。刚步入社会的新市民、青年人,他们对“一间房”的需求,也因就业区位、职业特点、收入水平等,也有层次性、多样性;针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创人才和家庭型客户的“一套房”,也是如此。总之,摸清多样化的需求,指导多元供应,这是新时期住房工作的新思路。

当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供给端,全社会住房总量足够大、各类型都不缺,甚至局部过剩;需求端,排浪式的买房需求结束了,进入个性化、结构化的多样化阶段。即便是租房需求,也不再是权宜之计、得过且过,各个群体都非常在意租住的体验感好,都有独特的配套服务需求,希望职住平衡。由此,建出来的房子有人买、有人租,就须摸清需求。

而“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恰好是多样化住房需求的凝练和形象总结,也是当下多数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住房需求的基本升级路径。在记者会上,住建部部长倪虹在阐述新发展模式时指出,理念上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机制上,首先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好房子”之“好”是居住者的主观评价,也就是其多样化的住房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就是要实现“人、房、地、钱”要素联动。

即“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以人定房”是要素联动的基础和关键,也就是摸清多样化的需求维度,包括需求的群体、分布区位、需要什么类型的房子,对公共配套、户型格局、装修风格等有什么特殊的偏好等。这样,供应出来的房子有需求,也就是好房子。

多样化、多元化方式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农民工等住房问题,乃是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渠道。已进入城市但未充分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的人群有3亿,融入城市、扎根城市的需求很强烈,“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样化模式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也意味着我国住房需求还有很大的潜力。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