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气候官丨专访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将ESG作为核心管理指标

21低碳李德尚玉,雷椰 2024-03-20 16:3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德尚玉 实习生 雷椰 北京报道 2023年被称为“史上最热年”,气候变化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首次将农食体系置于气候变化议程的核心位置,包括中国在内的134个国家联合签署了《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

加速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农食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作为联合国“企业1.5℃温控目标”承诺的首批签署企业之一,雀巢在其《创造共享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了其净零碳排放承诺的最新进展。中国是雀巢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市场,雀巢中国围绕“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承诺、加速品牌可持续发展征程、推动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三大核心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雀巢正朝着到2025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的目标稳步前进。”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雀巢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在朝着净零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公司在2019年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并将增长与排放脱钩。

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

减排重点在农业原材料领域

《21世纪》:我们关注到作为联合国“企业1.5℃温控目标”承诺的首批签署企业之一,雀巢发布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雀巢的践行情况如何?目前处于哪一阶段?

张西强:我们已明确承诺,相较2018年基线,到2025年实现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减少20%,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通过每年发布非财务报告,详细展示我们的进展和成果。同时,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审计,确保我们的数据和承诺同样可靠,与财务报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对于2025年的目标,我们已经在报告中显示,相较2018年的基线,雀巢成功实现了温室气体净减排13.5%。我们在2019年已实现了碳达峰,并持续在推进减排工作。我们有信心在明年实现20%的减排目标。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相信通过设定阶段性任务并不断努力,终将达成这一目标。

《21世纪》:雀巢大中华大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行动?

张西强: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净零排放,集团制定了路线图,明确了八大行动,包括原料的可持续采购、产品组合的创新升级、可持续包装的转型、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推动更清洁的物流、从大气中移除碳、发掘品牌与产品的力量以及倡导协同行动。雀巢大中华大区坚定不移地实施集团的路线图,并基于本土实际,推出了聚焦在三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承诺、加速品牌可持续发展征程、推动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

《21世纪》:为了推进集团制定的路线图,雀巢在华如何降低碳足迹?

 张西强:我们考虑公司全价值链碳足迹。这一过程涉及与诸多利益相关方的协作,如农户、物流服务商和消费者。农业原材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雀巢整个价值链排放的很大比例,因此减排工作的重点将放在这一领域。我们在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双城的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实施多个减排项目,致力于把它打造成净零碳排放示范牧场,并将经验在双城和莱西等奶区进行广泛推广,以实现全面的减排目标。公司一直致力于减少其价值链中的碳排放(范围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雀巢积极与供应商和农户展开合作,共同应对排放问题,并推动他们向再生农业转型。2023年底,雀巢集团所使用的原料中,已有15.2%来自于采用再生农业方式生产的农户。公司设定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20%。

《21世纪》:雀巢如何在实践中发挥绿色技术的作用?

张西强:绿色物流方面,我们优化行车路线,减少空载率,调整运输方式,比如尽量减少陆运,增加铁路运输和海运的比例,采用工厂直供。同时,在多个城市采用电或氢新能源车。 

《21世纪》:在加速可持续包装转型方面,雀巢积累了哪些经验?

张西强:雀巢承诺到2025年实现95%以上塑料包装为可回收再生设计,并将原生塑料的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一。在包装设计上,雀巢从使用复合材料转变为使用单一材料。比如,雀巢咖啡1+2和嘉宝婴儿米粉的包装都改用可回收再生设计材料。此外,雀巢还在产品包装和分销等领域努力减少原生塑料的使用,致力于降低整体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挑战。  

将ESG作为核心管理指标

 《21世纪》:雀巢在承担企业责任上,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今年会有哪些重点项目落地和布局,会给地方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张西强:雀巢大中华大区是雀巢全球五个大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食品和饮料市场之一。我们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联合拜耳和耐特菲姆启动了水稻再生农业项目,与阿里巴巴等企业联合发起“减碳友好行动”,与先正达集团中国共同打造的首个“低碳小麦”再生农业示范基地。

雀巢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96%以上在本地生产,雀巢非常注重在当地开发农业原材料。以云南普洱为中心的咖啡种植项目为例,从1988年开始,30年以来,雀巢培训培养云南普洱当地的咖啡种植户,从选种、培育幼苗,到种植、养护、收割,带动了普洱的咖啡种植业发展,参与国际交易,进而走向世界。除了云南普洱的咖啡种植,黑龙江哈尔滨、山东莱西的奶区建设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高度的认可。

疫情期间,雀巢投资10亿元在天津建设宠物食品工厂。2023年,我们探讨在青岛继续扩大奶厂的投资,做一些定制化、年轻人喜欢的奶类产品,奶茶类、咖啡类等,满足业务合作伙伴的需求。未来还有其他的投资,这些决定取决于业务端的需求,已有的产能不能满足前线的需求,我们会继续投资扩产。

《21世纪》:雀巢在推进负责任采购方面目前取得哪些显著性成果?

张西强:目前,雀巢已经在云南实现了咖啡豆采购100%遵循负责任采购标准,并且正在推进全球再造林计划,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碳排放。雀巢已在中国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理念。作为贯穿农田畜牧、食品加工、零售餐饮三大产业的食品饮料企业,雀巢正在国内实行一套具有鲜明本地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21世纪》:雀巢如何将ESG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

张西强:做可持续发展很多时候确实会增加成本。我们首先重视组织架构的构建与完善,全球负责ESG的团队由高管作为负责人。

其次,做好重点考核。我们已将ESG作为整个集团的核心管理指标,制定了八大行动计划和多个关键绩效指标(KPI),其中部分指标与高管团队的绩效挂钩。为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

最后是资源支持,ESG管理需要资金投入。为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我们需要在整个价值链中开展行动。我们投资12亿瑞士法郎在供应链中推动再生农业发展,这是截至2025年启动32亿瑞士法郎总投资的一部分。短期内,资源投入确实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影响。但从长远视角来看,对于集团整体发展而言,我们期望当公众提及雀巢时,能感受到这是一家卓越的企业,秉持商业向善的价值观。对于消费者,我们保证产品的高品质、高质量和安全可靠。对于环境,我们致力于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大中华大区实现净净销售额436亿元

《21世纪》:雀巢总部对大中华大区2023年的成绩如何评价?

张西强:2023年是市场挑战较为巨大的一年,依托品类多元化,去年我们做到相对审慎乐观的增长。2023年,雀巢集团在大中华大区的净净销售额折合人民币436亿元,销售额持续实现了稳健的有机增长。其中食品饮料业务有机增长率4.2%,包含销量贡献率2.5%,定价贡献率1.7%。从财报来看,雀巢集团在大中华大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居家外餐饮渠道和电商渠道的强劲销售势头。而在产品端,速溶咖啡、宠物食品和糖果业务的市场份额有所增长。 

《21世纪》:当前,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整个经济和市场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作为国际食品巨头企业,雀巢如何看当前的市场变化和消费者行为变化?

张西强:中国市场足够支持更多品牌公司的发展,但关键在于找到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并确保质价比优秀。消费者日益理性,沟通策略至关重要。无论是产品创新端、品牌端、渠道执行端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把基本的点做好,剩下的就是做到穿越周期。我们团队业务单元众多,每个单元的指标设置因消费环境和年度特点而异。我们每年设定不同的任务,要抓住风口把握市场机遇。如今婴儿出生数稳定,预期将继续增长,市场潜力依旧可观。

2024年我们将继续认真投入奶品类的创新产品,例如婴儿奶粉要适度增长。要充分发挥雀巢自己的优势,练好自己的内功,这才是核心和关键。面对老龄化社会,我们专注于健康熟龄产品的研发,其中营养品方面成果显著。我们的研发网络庞大,覆盖多个品类,如咖啡、糖果、冰淇淋和宠物等。每年在洛桑与研发团队交流,引入新技术和理念。2022年我选择了4个创新项目,今年又增加了10个,预计一年半左右将有许多新产品上市。我们拥有丰富的产品优势,但仍需挖掘更多潜力。

《21世纪》:今年雀巢在业绩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如何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张西强:我们以增长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力,消费者为中心,来做我们的全价值链的服务。

第一点以产品为核心,最近推出的解决乳糖吸收不良的奶粉受到市场欢迎,即将上市的咖啡果皮茶也在路上,即饮咖啡类很多,限量版樱花季、秋冬季奶茶等。

第二点是渠道覆盖。我们将优质产品放在消费者能接触到的渠道中,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渠道多元化,包括传统电商、兴趣电商和零食渠道等,我们始终围绕消费者运作。

第三是擦亮品牌,品牌是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要让消费者看到品牌觉得加分,需要确保品牌能让消费者有信心选择。此外,团队非常重要,要激励和鼓励员工,让他们有企图心,从而建立高绩效团队,这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作者:李德尚玉,雷椰 编辑:李博)

李德尚玉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