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对话|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深挖客户潜力、打造成本优势

深金融Insight曹媛 2024-03-27 18:36

郭晓涛主管保险、医养、科技板块,并负责中国平安的战略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3月22日,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履新后,首次出席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的业绩发布会。在加入平安前,郭晓涛曾任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等职。

目前,郭晓涛主管保险、医养、科技板块,并负责中国平安的战略落地,2023年业绩发布会后,21世纪经济报道对话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

郭晓涛表示,平安的战略从来没有变过,一直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科技赋能。“这是我们核心的优势,它也会持续不断升级、迭代。”

他表示,随着利率下行,寿险行业的利差损将会是持续存在的风险。任何一个国家的寿险行业发展都会碰到利率上行和利率下行的周期性,这是必不可免的。

对平安来讲,资产端和负债端两边要同时并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更加有效做好资产负债久期的匹配,投资端的收益;另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市场变化、利率变化,逐步进行产品结构、定价模式调整,降低负债成本。

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图源:中国平安)

新帅“首秀”

郭晓涛主管保险、医养、科技板块,马明哲重回变革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3年,你出任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CEO)后,主要分管哪些业务板块?目前平安集团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郭晓涛:我主要管理三个板块:保险板块、医养板块、科技板块。同时我也负责“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两大战略的推动和落地。

平安集团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第一,寿险行业随着经济发展会持续增长,但目前金融行业的规模增长逐步放缓、盈利空间收窄,而各项成本,如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在逐步加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安集团首先要建立长期可持续的成本优势,发挥综合金融优势、降低获客成本、降低运营成本、降低风险成本,这样才能在整个行业盈利空间收窄情况下,仍能创造有效的盈利空间。

第二,要充分发挥平安集团2.3亿个人客户所带来的价值。我们现在的客户群体是“三高”(高价值、高成长、高留存),如何让综合金融产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增厚客户价值。实现成本和收入齐头并进,才能在越来越复杂、增长困难的情况下创造盈利。

第三,如何让“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收入和利润产生更好互动,实现平安集团全面跃迁式的发展,这是中长期的发展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时隔20多年重回中国平安变革一线,担任中国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你担任副主任,业内猜测这是比较强的信号。请问未来战略发展中心有哪些发展和计划安排?

郭晓涛:平安的战略从来没有变过,一直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科技赋能,这是我们核心的优势,它也会持续不断升级、迭代。

在此背景下,马明哲董事长作为平安集团的创始人、掌舵人,从创始到现在、未来会一直带领公司跨越不同的经济周期和发展周期,引导平安的战略发展方向,实现公司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行业波动

保险业面临利差损风险,平安久期缺口为三年

21世纪经济报道:随着目前市场利率的下行和权益市场的波动加剧,如何看待整个保险行业现在面临的利差损风险,平安将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郭晓涛:随着利率下行,寿险行业的利差损将会是持续存在的风险。任何一个国家的寿险行业发展都会碰到利率上行和利率下行的周期性,这是必不可免的。寿险保单可能是10年、20年、30年,在这样的长周期,利率也一定会有周期性。

从整个平安来看,我们负债端和资产端的投资匹配、久期匹配的缺口只有三年,所以资产负债端的匹配还是相当不错,也是得益于我们在投资过程中长久期债券配置的比例占比相当大。

另一方面,随着利率下行,客户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去年利率下行,寿险保单从4%调到3.5%等,客户会产生增值保值、财富保障等需求。随着利率持续下行,平安也会持续对负债成本做调整,进一步开发出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产品。

投资端我们会更加谨慎,负债端对产品结构也会持续调整,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中保障型产品占比,进一步降低负债端成本,从而匹配利率下行期间,负债成本和投资回报间的差距。

总结来说,对平安来讲,资产端和负债端两边要同时并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更加有效做好资产负债久期的匹配,投资端的收益;另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市场变化、利率变化,逐步进行产品结构、定价模式调整,降低负债成本。

寿险改革

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36%,医疗养老赋能金融主业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平安寿险的改革成效如何?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

郭晓涛:寿险改革包括4个渠道+3类产品。首先,寿险的NBEV持续增长,2023年比2022年提升36%,不管是规模,还是盈利、利润、品质(保单继续率)也在不断提升。寿险代理人产能也在持续提升,个险代理人的产能提高接近90%,收入提高近40%,这一系列指标都是寿险改革带来的令人欣慰的结果。

除代理人渠道外,银保渠道、社区网格渠道、兼职代理人渠道,在过去一段时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2023年比2022年有77%的增长,银保优才人数有50%的提高,是2022年的1.5倍。

社区网格是平安集团自有的非常独特的渠道,这个渠道有点像编码,把全中国的存续客户按照网格方式“归类”,每一个网格都有专门的网格员持续提升客户续保率、加保率、综合竞争产品购买、未来医疗养老健康服务购买,所以网格团队和渠道是我们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渠道。

第四个是兼职代理人渠道,目前超过100万,大部分是在下沉市场、县域市场,而这刚好跟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产生强互补。

这4个渠道的成熟程度和发展阶段都不同,个险代理人渠道是最成熟的,因为这是一个传统的渠道,第二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渠道是银保渠道,社区网格渠道正在逐步建设,最后,我们仍然持续摸索、试点的是兼职代理人渠道。

“4+3”的改革,“3”是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给寿险业务销售带来非常强的赋能效果。2023年,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超73%,比2022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2022年又比2021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报行合一”政策对平安银保渠道影响如何,平安这项工作的进展如何?

郭晓涛:我们坚决落实贯彻监管要求,在费用方面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做费用的匹配,实际发生费用按照上报费用去执行,严格执行报批要求。这能够帮助整个寿险行业,也帮助平安业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对于银保渠道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会继续扎实推进银保的高质量发展,加大队伍培训,在财富配置方面进一步加强,能够让银保渠道保持一定程度的盈利能力,推动整个业务发展。

内部革新

提高北大医疗造血能力,科技板块业绩承压

21世纪经济报道:平安参与北大方正重组后,北大医疗旗下的线下机构已经跟平安的业务开始协同。目前具体业务进展如何?如何赋能保险板块?

郭晓涛:平安集团的战略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所以北大方正的医疗能力对我们是个强有力的增加。到现在为止,我们对北大医疗已经有了充分合作,目前主要是三方面工作:

第一,目前北大医疗的板块本身还是持续在亏损,我们要持续提高北大医疗集团整体经营管理能力,让它扭亏为盈,自己能够造血。

第二,让北大医疗的医疗能力能够和保险产生协同效应,持续增强我们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跟其他竞争对手比,我们不仅做消费医疗,更重要的是有专业医疗能力,如慢病的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病程管理。

第三,提升北大医疗专业的专科医疗能力。以此为核心,一方面牵动北大医疗系内部其他医院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以此为基础打造“医联体”,跟其他医院进一步合作,提升我们的医疗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2023年的财报显示,平安科技业务的板块业绩承压,营运利润同比下降幅度比较大,主要原因是什么?科技板块的业务未来如何发展?

郭晓涛:我们内部会投大量的资源去做科技业务,但是平安科技投入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科技去赋能金融主业。比如,平安现在有5万多个科技发明专利,建立了金融数据库、医疗养老数据库以及生成式AI大模型,核心逻辑都是希望用科技去赋能金融主业,提高主业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是个工具,我们不是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用科技这样一个优秀、先进的工具,让我们的主业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降低风险成本、促进销售,这些是我们的核心逻辑和目标。

在赋能主业方面,目前已经产生了效果。比如科技促进运营流程持续优化,以前都是人工听电话,现在80%都是机器人在接,而且它提供的服务水平完全不亚于人。 

(作者:曹媛 编辑:孙超逸)

曹媛

21报系深圳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大湾区金融业发展,聚焦深圳。欢迎交流爆料哇!VX:clytie158106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