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出台房地产新政……杨伟民提出扩内需七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 北京报道
2024-03-27 21: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潘晓霞 北京报道

“消费,不仅关系着中国经济今年的运行,也关系着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推动消费的持续扩大,不仅需要扩大消费的政策,也需要同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3月26日,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时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短期需求不足与长期结构性问题交织的复杂现状,需要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

杨伟民指出,疫情冲击以来,需求不足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问题再次凸显。这既是疫情冲击,也是长期的、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在短期的必然反映。

杨伟民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是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促进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

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情况,杨伟民提出了七方面建议。

一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在杨伟民看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甚至某些时段的下降,是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早在2010年,国家就提出了“两同步”“两提高”,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变化是,已经将多年来预期目标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中的“基本”两字去掉。

杨伟民认为,这突显了促进居民收入更快增长决心和政策导向。通过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落地实施,继续降低居民税费负担,可以起到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效果,从而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才可能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

二是推进区划和行政机构改革。

长久以来,中国统计的最终消费中,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杨伟民指出,近年来的最终消费中,政府消费比重提高,居民消费比重下降。原因之一是政府公共管理人员增长较快。适度降低政府公共管理人员增速,虽然短期可能会放大就业压力,但通过市场化改革,其他行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

杨伟民进一步解释道,“中央采取的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缩减人员编制,不少地方推动的行政区划改革等,都是为了减少政府行政支出,把省下来的钱更多用于社保、教育和医疗,这就会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三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体制改革做出了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这实际上就是要降低金融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杨伟民表示,2020年,金融业的营业盈余是5万亿元,占当年国民总收入的5%,有条件继续降低居民融资成本,包括继续降低房贷、适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进而能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住房销售。

四是积极扩大市场化就业。

杨伟民指出,居民消费的背后是收入,收入的背后是就业。疫情对就业冲击较大,势必影响居民的收入。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和正在推进的市场准入领域的改革,会使市场自发地创造有需求的就业岗位。

杨伟民强调,持续稳定扩大就业,必须恢复到过去的就业增长格局。前几年对一些行业加强规范和治理是必要的,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必然。今后,也将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更好兼顾发展与治理,从而提振民营经济预期,进而扩大投资和就业规模。

五是减少对消费的限制。

“消费者同生产者一样,也是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既要坚持不干预企业依法经营的原则,也要确立不干预、少限制消费的原则。”杨伟民指出,目前对商品房的限购政策正在逐步放宽,今后还会继续放宽。国家对汽车限购的要求,也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但这项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此外,可以进一步减少对中高端消费的限制,针对中高收入群体,扩大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通过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多样化消费,使收入顺畅地转化为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循环。 

六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过去,房地产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最近两年,成了经济增长的拖累。住房是居民消费特别是消费升级的主要领域,也是最需要统筹扩大需求与结构性改革、统筹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的领域。”杨伟民说。

他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其中,9亿多的城镇人口中,有3亿左右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就业地的住房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而6亿多城镇户籍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老破小”住宅,这部分人群对高品质住房有改善型的需求。另外,现有农村人口仍会继续向城镇集中,产生新的住房需求。

3月22日,在对房地产市场已经做出总体部署基础上,国常会再次明晰了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方向,要求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系统谋划相关支持政策,有效激发潜在需求,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杨伟民强调,除了当前的短期政策,接下来还要谋划涉及长远的房地产新政,以“1个政策+1个体系+N个制度”构建起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即,系统谋划相关支持政策,对房地产既要防风险,也要促发展;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好特大城市“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改革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上述房地产新政落地后,将有力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

七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多年的实践证明,放宽或放开户籍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的意愿还不是很强。”杨伟民指出,其中一个原因是,农村转移人口在农村的户口是与农村集体所有制挂钩,与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济产权密切相关。

对此,他建议另辟蹊径,通过研究身份证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增加居民消费的总量。

(作者:缴翼飞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