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独家|独家专访彭博董事长、前英国央行行长卡尼: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是好事 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举措令人鼓舞

21独家郑青亭 2024-03-28 17:5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过去两年,欧美经济体不断收紧货币政策。进入2024年,西方国家的通胀难题是否已彻底化解?随着瑞士央行打响降息“第一枪”,欧美降息潮是否将由此开启?针对上述问题,彭博董事长马克·卡尼近日在北京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

卡尼曾先后担任过加拿大、英国两个国家的央行行长,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深刻洞见。对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方向,他给出的判断是,它们今年将开始降息,但幅度会比较有限,速度也会比较慢。

他强调,当前,主要央行仍有必要继续采取限制性货币政策,直到让通胀在明年回到2%左右的水平。究其原因,他指出,虽然美欧的通胀正在下降,但仍要对通胀卷土重来保持高度警惕。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行动特使、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联席主席,卡尼对中国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寄予厚望。他说,“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不仅体现在对清洁技术的大量投资,以及将这些技术出口到其他国家,还体现在积极发展绿色转型所需的金融体系上。”

谈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他表示,“我多年来一直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崛起,如果我们的储备货币体系能够更丰富,更准确地反映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对全球体系来说更为有益。”他指出,要提升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扩大它的国际使用范围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信息提供商彭博的董事长,卡尼表示,近年来,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经历重大的变化,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向全球投资者开放。中国对于彭博和其客户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市场。彭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连接全球投资者和中国。

此次中国之行是卡尼首次以彭博董事长身份到访中国,也是他首次接受中文财经媒体的独家专访。2023年11月,卡尼上任彭博董事长。据悉,在此次访华期间,他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会面。3月27日,作为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卡尼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集体会见。

彭博董事长马克·卡尼(图片由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提供)

央行需对通胀卷土重来保持警惕

《21世纪》:让我们先从通胀开始聊起。美国和欧洲解决通胀问题了吗?

卡尼: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货膨胀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演变。对于美国和欧洲,现在的情况是,由大宗商品、供应链和能源价格带来的通胀压力已经消失。现在,这些经济体的核心通胀是国内因素产生的,水平还是比较高。例如,美国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在3%左右,因此,限制性政策仍有必要。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问题是限制性政策要多紧,还要持续多久?我认为,主要央行将保持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适度宽松,直到让通胀在明年回到2%左右的水平。因此,我会说美国和欧洲的通胀正在下降。

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与以往不同的全球经济体系,这里有更多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力量,因此,利率将不得不维持在比全球金融危机后更高的水平。央行需要继续对通胀压力的重新出现保持高度警惕。

欧美央行应紧盯2%的通胀目标吗?

《21世纪》:过去多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央行都盯着2%通胀目标。它现在还是一个好的目标吗?

卡尼:简短的回答,它仍是。首先,历史经验表明,些许通胀有助于经济更好地运转,这与工资的设定方式以及人们对金钱的预期有关。但通胀不能太高,2%是一个有效的数字。第二,多年来,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金融市场上2%的通胀目标都是比较明确的预期。对于通胀的预期,即使不是短期,但在中期回落至2%左右,更像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21世纪》:但问题是,你提到现在有一些结构性的通胀,那么不应该把通胀目标调高一些吗?

卡尼:不,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针对结构性通胀,只需要对政策进行调整,这是央行可以做的。

美欧将开启降息但幅度和速度有限

《21世纪》:在通胀回落的背景下,美欧今年何时会开始降息?

卡尼:我不想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我将把实际的决定留给他们,但我可以谈谈背后的逻辑。疫情后的劳动力市场变化、人口老龄化、技术变化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央行要考虑的不仅是需求水平,还有潜在供给水平,以判断潜在的通胀水平。

欧美主要央行已经表态,准备降低政策利率,换句话说,将降低政策的限制程度,但在达到2%的通胀目标之前,仍将保持限制性的货币政策。这说明他们仍然是前瞻性的。所以,我期待薪资涨幅开始与通胀趋于一致,也就是2%加上生产率的增速。比如,美国的经济增速约为1.5%-2%,这意味着美国的薪资增速约为3.5%-4%;而欧洲薪资增长要更低一些。当薪资增长随着通胀向目标区间移动,国内服务业通胀进一步放缓,这会为央行在今年开始采取行动打开窗口。但是我认为,降息的幅度会比较有限,速度也会比较慢。

《21世纪》:美联储和欧央行似乎正在面临行动太快或行动太慢的考验。作为前央行行长,你如何看待平衡这两种风险的难度?

卡尼:是的,这些风险总是存在,这取决于冲击的性质。如果我们在去年这个时候讨论,更大的风险是让通胀在太长时间内过于顽固。因此,央行采取了非常激进的加息政策。现在,风险更加平衡了,这就是为什么央行目前处于学习过程中。

主要央行将开启降息,但低利率时代难复返

《21世纪》:听起来,你不认为我们会重回极低的利率环境。那么在较高利率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的环境下,你所关注的特定金融风险是什么?

卡尼:是的,我认为不会再回到低利率环境了。目前,首要关注的风险是金融市场如何习惯更高的利率以及围绕通胀的更大波动。过去,我们不仅仅是面临低通胀,在通胀方面的波动性也相对较低。我们也不只是面临低利率,而且面对利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波动性也较低的情形。现在,我认为,我们正在转向一种新的情况:平均利率水平将会更高,通胀将有更多的波动。有太多的市场参与者没有为这种调整做好准备,而这是潜在的金融稳定风险。

我个人认为,这将是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正如央行正在了解经济的基本状况一样,这将是未来18个月的事情。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利率会下降,也许不会下降到市场预期那样低的水平,我们也看到了通胀的表现。在这种环境下,风险溢价将经历相对渐进式的调整,将与市场的某种稳定性相一致。

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是好事

《21世纪》: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4年2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为4%,仍为全球支付第四活跃货币。怎么看人民币国际化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卡尼:我曾是英格兰银行行长,这家央行发行的英镑是全球储备货币。首先,我要说的是,储备货币体系发生变化的情况相对较少。第二,如果要让它发生变化,推动变化的不是金融工程,而是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实体经济中的商业交易,这些交易进而会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第三,我多年来一直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崛起,如果我们的储备货币体系能够更丰富,就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这对全球系统来说更为有益。

这是什么意思?要提升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扩大它的国际使用范围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想成为储备货币,首先需要可自由兑换,还需要有开放的资本市场,让其有效地发挥作用。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一些时间。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仍有限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将首先关注货币的使用情况,然后是其更广泛的发展。

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举措令人鼓舞

《21世纪》: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官员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有关继续扩大开放的承诺,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对于近期一系列扩大开放举措有何评价?下一步金融市场开放的重点在那里?

卡尼:首先,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对中国高层领导人的讲话印象深刻。我从他们的讲话中获得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包括金融开放。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对机构和市场的稳步、审慎开放,例如,通过“股票通”“债券通”“互换通”等,更有效和无缝地连接全球关键市场。我们看到了对于外资机构市场准入方面取得的进展,例如,资管、保险等类型机构都获得了更大的空间。这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举措。我们还看到了金融主管部门持续推动债券市场开放创新,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机会,这些也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当然,我也对近期宣布的包含24项吸引外资举措的行动方案感到高兴。

此外,我想强调的是发展可持续金融的重要性。这也是我近期与中国相关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我担任英国央行行长、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时,我就与中国金融部门负责人有密切的合作。当前,世界正在进入金融转型的新阶段,中国将在这个全球大势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持续金融是金融合作重要内容,它在开发通用标准方面是开放的——这是绝对必要的。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不仅体现在对清洁技术的大量投资,以及将这些技术出口到其他国家,还体现在积极发展绿色转型所需的金融体系上。

看好中国清洁技术取得的巨大突破

《21世纪》:怎么评价中国近年来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等清洁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方面有怎样的前景?

卡尼:首先,非同寻常。其次,非常欢迎。伴随着产能增加,光伏发电成本已大幅下降,这对全球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电动汽车和储能成本也显著下降。这些清洁技术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再举两个关于中国新兴技术的例子:一是,中国的企业正努力让绿氢成本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降到每公斤2美元,这将使其具有成本竞争力。如果这个设想得以实现,中国将成为氢能领域的领导者。二是,中国还在大力发展虚拟电厂和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等,并实现了突破性的技术发展。在短短几分钟内我们就讨论了中国制造的五个不同领域,这些技术是非常受欢迎的,是中国和世界都需要的,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技术。

《21世纪》: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方面有怎样的前景?

卡尼:我在很多年前去过广东,去年还去过香港。我知道中国在大力推动大湾区的发展,特别是在绿色金融方面出台了很多举措。我认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地位不可或缺,也将能够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要推动全球绿色转型,世界需要数以万亿美元计的额外投资。因此,我们要建立更多的绿色金融中心,发展相关的国际通用标准,从而把资金调配到有需要的地方。

全球绿色技术投资去年达到1.8万亿美元

《21世纪》:近年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绿色产业政策,未来全球绿色产业将形成怎样的格局?是否可能在某些绿色产业领域造成产能过剩?

卡尼:让我先来回答第二部分。当前,对风能、光伏、电池、储能、电动汽车等绿色技术的投资急剧增加。大概七、八年前,全球每年有5000亿美元投资于新能源技术,而去年则已经增至1.8万亿美元,几乎是之前的四倍,中国在其中贡献了45%。到2030年,这个数字还会再翻一番。我们需要在这种背景下考虑产能问题。因此,即使今天某些地区可能存在产能过剩——我不清楚有没有——但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肯定需要继续增加电动汽车、光伏、风能、电池、储能方面的产能,以满足未来几年不断增加的需求。未来的20年,全球在这些新能源技术领域平均每年需要投入4万亿美元。这是一个更大的数字,背后代表了巨大的需求。

关于第一部分关于产业政策的问题,我认为,这些政策旨在加快清洁能源建设和部署,它们在美国等国家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正如中国的技术发展,例如光伏成本的降低最终让世界受益,美国在氢能、碳捕获和储存(简称CCS)方面的进展也将使世界受益。我们需要降低这些技术的成本,也需要扩大生产能力。金融系统需要做的是调用资金提供给有需要的企业和个人,用于开发和购买这些技术。

中国对彭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市场

《21世纪》:作为彭博董事长,如何看待彭博在中国的角色?中国市场对彭博有怎样的重要性?

卡尼: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向全球投资者开放,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经历重大的变化。对彭博和我们的客户来说,中国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我们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举措表示欢迎。多年来,彭博深入参与“债券通”和“互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建设,支持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五年前,彭博是全球首家将中国债券纳入全球主流基准指数的指数提供商。最重要的是,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连接全球投资者和中国,并与本地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相信,彭博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交易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并扩大市场参与度。

《21世纪》:你是世界上唯一担任过两家央行行长的人,未来还会想再当央行行长吗?

卡尼:两任已经很多了。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莹亮)

郑青亭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