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未来三年,全球80%的企业将运行在大模型之上,未来5年,机器人和数字人的数量将超越我们人类的数量。到2030年,通用人工智能的智慧程度将超越全人类。”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谈到。
3月28日,云天励飞举办AI大模型产品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深目”AI模盒,意在解决大模型在场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芯片是AI与物理世界的连接器,AI通过芯片为实体赋能,物理世界的数据又通过芯片反哺AI,推动AI发展,“深目”是云天AI产品化的举措之一。据悉,“深目”AI模盒售价在千元级,搭载了云天励飞芯片DeepEdge10 Max以及多模态大模型“云天天书”。
会后,包括陈宁在内的多位云天励飞管理层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回应公司战略方向,AIGC的发展趋势判断,推理芯片布局等问题。
董事长陈宁(左)副总裁郑文先(右) 林典驰/摄
降低大模型部署成本
2022年11月,ChatGPT将AI带入2.0时代,计划到2024年全面爆发的多模态模型,将全面进入AIGC时代。
陈宁表示,未来3~5年将迈入AI 3.0的时代。当多模态的大模型装入到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得以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进而演化成为行为大模型,自进化成智能体,或将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
从ChatGPT到Sora,从文生文、文生图像到文生视频,大模型发展日新月异,持续给行业带来惊喜,不仅国内掀起“百模大战”,国外科技巨头也在大模型上相互较劲。
“未来三年,全球80%的企业将运行在大模型之上。”陈宁认为,不过,训练专属大模型不仅需要大算力、大数据,还需要大量顶尖人才。大模型一次训练成本在千万级,主流的训推一体机价格普遍在百万元,绝大多数企业都无法承担这样高昂的成本。
在设计专属大模型时,如何覆盖更多的场景,提升算法精度,并降低成本,便成为每个大模型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提升算法精度方面,云天励飞副总裁罗忆分享了探索经验,借助“深目”AI模盒,当用户需要训练识别算法时,可以直接使用平台现成的算法对目标进行识别。用户需要对识别结果标记“正确”和“误报”,算法精度得以自学习快速提升。
面对“无数据”可训练的情况,罗忆称,平台能够利用大模型能力,以加油站为背景,生成在该环境抽烟行为的人物,并将数据用于算法训练中,填补训练数据的空白。
使用AI合成数据来训练算法,不仅能够填补数据空白,还能够规避隐私安全等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大模型时代下训练新算法和提升算法精度的重要路径。
陈宁表示,很多场景是低频、低商业价值的,只有大模型能够解决跨场景问题,低成本解决智慧城市里面碎片化和长尾效应。
如今,市场对大模型训练重视程度较高,英伟达GPU一卡难求,2024年将是大模型落地应用元年,推理芯片愈发重要。“算法训练不是目的,千行百业的推理应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人形机器人、无人车等智能设备都需要一颗或者几颗神经网络处理器的推理芯片。”陈宁表示。
陈宁称,推理芯片没有垄断性的巨头,是一个万亿颗蓝海市场。推理芯片要落到各个行业里面,解决各个场景的问题,中国厂商拥有大量机会。
远期实现营收构成4:3:3
在陈宁看来,AI商业化有三大方向,分别为AI方案化、AI运营化、AI产品化。在AI方案化阶段,AI企业主要通过项目制满足不同垂直领域客户需求。
这也是过去云天励飞以及国内诸多AI厂商主要业务,为智慧城市和安防提供解决方案,抢占数据和应用的入口,其弊端是普遍投入产出比不高。
“由于此前定制化成本较高,如今借助通用大模型的泛化能力,算法的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对改善盈利会有很大帮助”。云天励飞副总裁郑文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借助打磨项目的经验,AI企业不断积累行业认知和数据,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并形成具备越来越强的泛化能力AI平台,企业也得以开启AI运营业务。
陈宁称,云天励飞已形成数据运营、新能源运营平台,探索AI运营化。最终所有的技术都应该通过物理实体赋能,AI最终必须走向产品化。这也是云天励飞相继推出天舟大模型训推一体机和“深目”AI模盒的原因。
近年来,云天励飞有意减少对G端收入的依赖,通过资本纽带,进军智能穿戴和机器人等硬件领域,发力B端和C端市场。
对于时下火热的AI phone,陈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用大模型最终肯定会走向C端,引领新一轮智能终端变革。公司目前正与国内大型手机品牌厂商合作,探索将通用大模型装载在智能终端上,赋能行业应用。
“云天励飞将AI方案、AI运营和AI产品作为公司发展的三驾马车,远期目标是实现4:3:3的营收构成。”郑文先表示。
(作者:林典驰 编辑:孙超逸)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