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药去年收入净利微增,接连抛售资产为哪般?

21新健康朱艺艺 2024-03-29 12:36

创新药能否提振业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创新药步入密集收获期,能否提振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业绩?

3月28日,港股上市药企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7%,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降8.3%,但剔除联营公司财务表现等因素后,经调整后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1.5%,两项指标均保持微增。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创新产品收入达98.9亿元,同比增长13.3%,且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33.5%提升至2023年的38%。

在同日召开的2023年业绩报告会上,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指出,“创新产品是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有6个创新产品于2023年获批,创新产品数量由2015年的2个快速攀升至2023年末的11个,创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2015年的11%,提升至2023年的38%”。

谢其润进一步认为,公司已迎来创新转型的收获期,预计2024年将有多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成为产品周期大年。

四大领域创新药渐入收获期

中国生物制药聚焦肿瘤、肝病、呼吸、外科/镇痛四大重点治疗领域,核心成员企业包括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

2023年,抗肿瘤用药、肝病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外科╱镇痛用药四大领域分别实现收入88.01亿元、38.24亿元、29.67亿元、37.49亿元,占比分别为33.6%、14.6%、11.3%和14.3%。

其中,外科╱镇痛用药和呼吸系统用药保持正向增长,分别增长约9.0%和约1.4%,而抗肿瘤用药和肝病用药分别减少约4.2%和约0.4%。

回顾过去一年公司的表现,中国生物制药首席执行长谢承润在业绩报告会上表示,“在公司持续经营业务中,国内企业的核心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13.3%,已经连续2年保持两位数增幅,未来,公司将通过深入聚焦核心子公司的运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争取实现盈利能力稳步上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国内企业经营业务上,一方面,中国生物制药2023年上市了贝伐珠、利妥昔、曲妥珠、八因子4款生物类似药,另一方面,PD-L1即将在2024年获批,已有5个获批适应症纳入医保的抗肿瘤用药安罗替尼将迎来第一个一线适应症(一线小细胞肺癌),随着安罗替尼联用适应症的逐步拓展,有望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而在海外经营业务上,谢其润透露,在2024年6月举行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公司多款创新药已投稿,其中,FS222(CD137/PD-L1双抗)即将公布1期临床结果。

据年报披露,截至2023年末,中国生物制药在研产品145个,其中抗肿瘤用药60个、肝病用药9个、呼吸用药31个、外科╱镇痛用药15个,共涉及I类创新产品67个。

谢其润进一步指出,公司已迎来创新转型的收获期,“2024年公司预计将有PD-L1、ALK、ROS1、利拉鲁肽等多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至2025年创新产品数量有望达到20个,届时公司将有近半的收入来自于创新产品。”

处置多项非核心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为聚焦四大核心治疗领域,过去一年,中国生物制药进行了多项资产处置。

2023年6月,中国生物制药计划出售三家从事商业流通业务的附属公司苏州天晴兴卫医药有限公司(“苏州兴卫”)、连云港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连云港天晴”)以及浙江天晴中卫医药有限公司(“浙江中卫”)的股权。

据2023年11月的交易进展披露,公司出售上述三家附属公司苏州兴卫55%股权、连云港天晴100%股权以及浙江中卫55%股权,交易所得总金额约1.5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上述三家附属公司的任何股权。

无独有偶,2023年6月,中国生物制药计划出售附属公司上海正大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通用”)约84.2%股权,这一事项也于2023年10月完成,交易所得金额约2.9亿元。

此外,中国生物制药还有一笔正在进行中的交易。

2023年12月,公司计划出售附属公司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正大青岛”)股权。

根据最新的进展,2024年2月,公司已与买方国信集团、少数股东等签订协议,拟出售正大青岛67%股权,交易总对价约为18.20亿元。

正大青岛主要从事骨质疏松症药物及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

中国生物制药在年报中提及,出售正大青岛一事预期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若出售完成后,公司对正大青岛的持股比例将由93%降至26%。

(作者:朱艺艺 编辑:徐旭)

朱艺艺向TA提问

财经版记者

关注A股上市公司,深耕浙江,邮箱zhuy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