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内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浩:数据资产化为金融机构提供新机遇,催生更多金融创新
欧阳日辉:数据即资产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当前不必急于资本化|大湾区“数据要素×金融服务”论坛
发布风控模型、成立服务联盟,这场论坛如何为数据资产金融化开路?
展开更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卓皙雯 南沙报道
“数据的价值不仅是持有,政府、企业、个人都无法离开数据的支撑。”4月10日,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和广州数据交易所共同主办的大湾区“数据要素×金融服务”论坛上表示,数据价值的释放在于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在不同场景中发挥乘数效应,金融机构可以从内部小循环和外部大循环两方面入手挖掘数据潜能。
张立钧作案例分享时称,目前数据市场的需求难以明确,存在路径不清、无统一规范、反馈较少、价值收益难以平衡等困境。因此,在发展数据资产模式和管理架构过程中,要梳理数据资产的定义、标签、字段等信息。
针对金融机构推动数据流通交易应用场景建设,张立钧分析,内部流通交易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效率、降本成效,提升用户体验。在外部市场中,金融机构需要基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特定场景扮演多重角色。
“数据要素发展为金融资产,需要政府及监管机构扮演好引导角色,引导市场建立规则体系、发挥演变作用。”针对数据资产化,张立钧提到,要帮助市场主体建立统一的估值模型、交互机制、盘点方法、授权体系、交互平台等。
随着各领域数据场景开发不断深化,数据将成为投融资并购的新型底层资产,促进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在张立钧眼中,未来,金融机构创新业务要围绕绿色低碳用好数据市场及交互,打通数据交易所和碳排放交易所的数据流通,将监管园区、行业等提供的数据源与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建设相结合,在数据交易所与碳交易两者之间形成互补。
(作者:卓皙雯 编辑:江珊)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