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士比首席技术官史蒂芬·博劳斯认为,能源转型和数字化正在驱动泵市场增长。
编者按:《“能”见首席》栏目,是21世纪经济报道新能源新闻部推出的一档综合性对话栏目,面向企业、机构的首席技术官或首席研究员等专业性人员,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化工等领域,关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以及数字化发展对各产业带来的制造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孙晨阳 上海报道
时隔5年后,凯士比(KSB)首席技术官史蒂芬·博劳斯(Stephan Bross)再次访华。他还记得1996年刚来上海时,街上到处都是自行车的景象。而如今,史蒂芬·博劳斯所见之处,都是新能源汽车的身影。
市场情况也是如此。史蒂芬·博劳斯将凯士比所聚焦的泵技术发展比作过去的自行车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差距。“过去,市场上大多为技术要求较为基础的泵,而如今泵技术有了实质性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能源领域的低碳转型正在向泵技术提出新的诉求。一方面,可持续发展促使该公司需要考虑降低泵系统产品的能耗;另一方面,绿色转型背景下对于应用于石化领域的泵系统以及核能领域的泵技术的市场需求正在提升。
凯士比首席技术官 史蒂芬·博劳斯(Stephan Bross)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史蒂芬·博劳斯一再强调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管理层频频到访一个国家,要么是问题太多、要么是机遇充足,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显然是后者。”
2023年财报显示,KSB中国在2023年取得了3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业绩,占到整个集团业绩的12%。
据悉,今年7月,专注于生产石油化工工程泵和标准泵产品的新工厂将正式投入运营,该新工厂将成为凯士比在华实现本土化战略的又一重要标杆。
千亿泵市场中的能源转型机遇
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泵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规模。其中,中国泵市场规模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且预计,到2024年,全球泵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4600亿元、中国泵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巨大的市场规模、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技术升级需求等多重因素,使得中国泵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此外,能源结构转型亦在驱动泵市场迎来新的增量。
史蒂芬·博劳斯把中国市场比作一个高级健身房,得配备“所有最好的设备”,“在这个健身房里,我们必须不断磨练和优化自己。因为在最具挑战性的市场中,有许多强力的竞争对手。这是一个可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市场。”
具体来看,泵在中国能源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涵盖了从石油、天然气生产到电力发电、化工工艺以及能源输送等多个环节,直接影响着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效率和安全。
2023年4月,凯士比在上海市闵行区开工建设了一座石化能源高效泵制造基地,并将于2024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这是自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综合性投资项目,总投资1.1亿元,打造了一座绿色、数字化全流程化工流程泵工厂。
“我认为中国市场的机遇极为丰富。”史蒂芬·博劳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凯士比在能源技术方面保持着领先地位,例如高温技术、核能技术、核裂变技术等。“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泵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凯士比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指向氢能,并明确提出了相关战略,该企业还关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动向。
此外,凯士比自身的能源转型与低碳运行,也贯穿到生产制造过程中。史蒂芬·博劳斯表示,在工厂运营方面,凯士比有60%的能源来自自建的太阳能系统,同时还实施了污水和废料处理方案。
需注意的是,巨大的中国市场亦存在相当激烈的竞争。据不完全统计,外国企业在中国独资或合资设立的泵制造公司,已超60多家。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全球和本地的优秀厂商都在同一个擂台上竞争。”史蒂芬·博劳斯所言,技术创新仍然是破题核心。“中国市场对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想要在这一市场生存并蓬勃发展,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字化驱动泵产业快速升级
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发展是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中国泵市场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为泵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和机遇。而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对传统行业的重塑。
在凯士比北亚区的发展战略中,数字化是三大支柱之一。
“过去凯士比依靠机械和水利模型的技术领先走在行业前沿,现在则是将机械技术与数字化、物联网完美融合。”据史蒂芬·博劳斯介绍,全球有10%的电力消耗来自于泵系统,而这一比例对工业领域的泵系统来说,将高达30%。
“调整泵本身可以降低1%能耗,如果将泵和电机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再减少5%的能耗。而通过数字化的管理系统,能耗可以进一步降低20%。实现以上的节能效果,必须依赖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史蒂芬·博劳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凯士比的数字化战略,一方面体现在智慧工厂的建设,另一方面则体现为面向客户的数字化产品。史蒂芬·博劳斯指出,“公司不仅在内部发展自己的数字化能力,满足自身需求,现在还将我们的数字化产品推向外部市场。在这方面,我们更倾向于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提升自己的能力。”
事实上,对于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而言,中国都拥有足够大的应用市场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使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有充足的试错空间。
不过,史蒂芬·博劳斯也指出,虽然在能源领域中国市场的机遇巨大,但凯士比也面临着包括数字化在内的巨大挑战。“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作者:曹恩惠,实习生孙晨阳 编辑:张伟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