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大省攀向AI高地,大模型“第一击”将落向哪里?丨文化粤军向新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广州报道
2024-04-26 20: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实习生范逸  广州报道

2024年新春伊始,Sora横空出世,剑指视频创作领域。很快,这一大模型落入艺术家和电影人之手,大量AI视频旋即铺天盖地席卷互联网。逼真的场景、流畅的运镜、生动的人物……自大洋彼岸传来的科技之磬,第一击选在了文化领域。

今年以来,以Sora为开端,大模型领域的大事记突然稠密了起来。

昆仑万维、MiniMax相继迭代出了更新版本,ChatGPT-5预计最快将于6月正式发布;月之暗面(Moonshot AI)以超10亿美元的B轮融资拿下迄今国内大模型公司单轮最大融资,金额规模超过去年中国大模型领域融资总额……大模型动作频频,热度持续推高,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引燃科技界、资本界的话题。

即将于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也将迎来“百模大战”的新浪潮。据悉,广东综合展将设大模型专区,集聚9家企业、实验室等现场展示,多种类型大模型一应俱全。

广东有关大模型的政策早已层出不穷,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于不久前落子广州琶洲。尤其是“AI+文化”双向融合愈发风靡。

事实上,大模型训练需要的“数据燃料”往往来源于新闻影音等文化产业,而生成的大模型又将“反哺”文化创作与传播。作为人工智能高地与文化产业大省的广东,既为大模型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养料,又坐拥着广阔的融合应用场景。

多元大模型将集体“现身”文博会

近几年,文博会越来越成为一个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竞技场。

云报名、云展厅、云招商、云票证等贯穿全程,技术率先赋能展会便捷化;AR、VR、IR广泛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结合雾幕成像、全息光粒子等打造了沉浸式场景,裸眼3D和XR虚拟拍摄进一步将体验感拉满。不少观众仍记得十九届文博会期间全景雪地驾驶和“乘坐”羊皮筏子横渡黄河的震撼体验……

去年,展会更是首设“数字中国”展区,“虚实与共”的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沉浸逼真的“大雄宝殿”藏身于此,带来了声光电交融的科技秀场。

文博会的数智化浪潮由来已久。

今年,大模型的集体现身更将把这一转型推上一个小高潮。据了解,今年进驻大模型展区的几家企业都将把各自的硬核产品带到现场。

例如,元象科技、腾讯混元都带来了自研的通用大模型,二者均是广东首批通过国家备案的大模型。元象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元象目前有国内最早开源的最大参数的模型、最前沿的MoE模型等,已为上百家龙头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

南网人工智能、佳都科技的大模型则将分别聚焦不同的垂直行业,分别推动电力、交通等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前者的“大瓦特”是电力行业首个大模型产品,覆盖智能创作、设备巡检、电力调度多场景;后者的“佳都知行”则将现实世界中的十字路口复刻在数字孪生场景中,充当起24小时值守的“交通警察”。

佳都科技中央研究院首席AI科学家王凯透露,本届文博会,将带来异常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交通流预测与信号优化支撑系统等四款前沿产品,均依托大模型技术,为城市交通管理和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几家企业带来的大模型产品中还不乏基础大模型,云从科技的“从容大模型”就是一例,据悉,“从容大模型+CWOS操作系统”能够以较强的基础性和平台开放性,结合具体场景需求,作为各领域客户垂直大模型的起点。

参会企业也展示出多元特征。既不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又有云天励飞、佳都科技这样本就深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更有视源股份这样起家于液晶显示等的制造企业向大模型跨界布局。目前,视源股份推出的教学大模型以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研,赋能教学设计和学生个性化培养,已在全国多所学校得到推广,应用于超过10000节课。

以文博会广东展的大模型专区为缩影,广东的大模型战垒已日渐成型,通用型、行业型、基础型全面成长,多元企业已参与其中,各显所长。

同产业、应用紧密结合,是广东大模型产业的独特路径。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认为,这反映着广东在产业应用上的优势,作为制造与文化产业重地,其为大模型提供了广阔试验田和应用场景,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大模型和文化产业双向赋能

文博会平台背后,广东的“AI+”行动正纵深推进。

大模型层出不穷、热度高攀,首先得益于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厚积淀。截至去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过1800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到48.9万家,居全国首位,并坐拥广州、深圳两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算法、算力、数据三大核心基础奠定,尤其综合算力指数领跑全国。

参展的鹏城实验室便是广东大模型产业背后的技术底座之一,其智算平台能够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开源、开放和共享。不久前,鹏城实验室还联合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移动、华为、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牵头发起了“世界算力网联盟”。

技术奠基后,下一步便在于深化融合。对此,政策层面已给予密集关注。继《广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之后,《广东省关于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也将于近期印发,将围绕旅游、文化娱乐等赋能数字消费新业态。

数据显示,广东是文化产业大省。2023年,广东规上文化相关产业实现营收22483亿元,同比增长6%。此前,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至少连续19年全国居首。

从结构上看,广东数字出版产值、动漫产值、电影票房等多项指标常年居全国第一;游戏营收规模更是达到2450.8亿元,占据了全国超过五分之四的份额。而以上恰恰是数字化特征突出,大模型融合应用“大有可为”的场景。

目前,大模型赋能文化产业的“广东故事”已不胜枚举,文博会上参展的企业也多有涉及。

以元象为例,其曾为南京大报恩寺打造了全国首个“全真互联”博物馆,在游览前可为游客生成专属数字分身;游览中则以龙女实时伴游、虚拟讲解、语音交互提升游客云旅游体验;事后还可一键生成游客与景点的奇幻合影……

元象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AI辅助创作可以让生成速度提升5-10倍,元象已支持视频直接生成3D模型,可在一天内建模一个较大场景,再结合AI程序化内容生成技术,从前七八天的工作量现在两天就能初见成效,成本大幅降低。

如今元象3D内容生产应用范围已覆盖了文旅、金融、汽车等多个领域。随着大模型进一步成熟和推广,预计广东动漫游戏等产业规模能级还将得到加速提升。

此外,在服装等时尚消费领域,致景科技已推出大模型赋能服装设计环节,推动广东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而在下游环节,深圳动漫园已规划以数字化赋能时尚产业和文化融合,为园区内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集交易、展示等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借同构艺术空间为消费者提供虚拟时尚体验。

AI驱动下,传统制造业纷纷看到了“傍上”文化提级升值的风口。

(作者:丁莉 编辑:张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