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大咖谈①|暨大体院运动训练系主任吴延年:应推动大湾区培育自己的赛事、球队、球迷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江珊,徐晋 广州报道
2024-05-02 17:06

编者按: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21日在粤港澳三地举行。这是粤港澳三地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为充分利用广交会这一国际化平台及其“超级流量”效应,5月1日,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承办的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圆桌对话成功举行。圆桌对话以“全运新机遇 商都新动能”为主题,广邀专家、企业代表,围绕体育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广州“世界体育名城建设”等话题展开全方位、深层次交流,共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徐晋 广州报道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将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成为大湾区文化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主任吴延年看来,全运会对于大湾区的意义,不仅是举办一场数月的赛事,更应该成为探索三地体育领域体制融合,携手培育本地化联赛、球队、球迷的重要起点。

他结合自己在美国访问学习期间的交流经验提出,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城市都应该突破传统思维,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应用、品牌工程、资本运作为助力,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以加强城市与体育融合规划、建立本地化循环赛事生态圈等方式,将体育文化、体育消费植入城市土壤。


新技术引领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

南方财经:本次广交会上的体育及旅游休闲用品展区人气火爆,你认为,体育企业应该如何用好广交会平台?

吴延年:好的品牌当然需要一个展示平台,广交会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窗口,对于体育企业来说,可以借助广交会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的研发。

我们广州体育企业参加广交会,还多了一项东道主的优势,更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广州体育企业将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走得更远。

南方财经:体育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技术融合,在你看来,体育产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吴延年:在讨论新质生产力时,我们主要是将它与传统生产力相比较。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大领域,都应该思考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

首先,就竞技体育而言,竞技体育的发展历来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往往在竞技体育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2018和2019年我在美国访问学习期间,就已经注意到“互联网+”时代正在向“AI+”时代转变,许多体育用品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和数字化。无论是在训练方法还是设备上,都可以融入智能化技术,比如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支持,我们可以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精确识别和评估,也可以与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模型对比,来进行动作纠正和检验训练效果。

谈到体育产业,我国体育制造业非常发达,体育制造业以及相关销售、贸易代理和出租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接近70%。但是,体育产业应该更加多元化地发展,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中的娱乐消费业态就十分发达。在国内来看,广东的体育制造业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与福建相比,体育制造业的品牌建设、资本运作等方面稍显落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下,广东体育产业要想“弯道超车”,必须要转变发展思维。比如,广东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以及发达的资本市场,我们更需要创新思维,将经济政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工作态度、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所造成的积极的外部效应、技术学习等全要素重新结合,实现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谈到群众体育,其实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体现。为此,我国推出了“健康中国”等一系列政策,广州在这方面也是走在前列,包括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多种公共体育服务项目。

针对目前广州实体场馆资源有限的难题,近期社会上也在广泛讨论是否开放校园内场馆。在我看来,开放场馆还面临着很多实操管理问题,就算全部开放了,也是无法解决庞大的市民运动健身需求量的。建议换个思路,比如运用AI、互联网平台技术就有潜力改变传统的健身模式,让人们更灵活、更便捷地在任何空间参与到健身活动中,老百姓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享受到高新科技带来的便利。

新思维创造城市办赛新价值

南方财经:广州提出打造世界体育名城的目标,你认为可以在哪些领域发力?

吴延年:广州一直是我国具有体育影响力的城市,近年来提出打造世界体育名城,我认为,应该在体育和城市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综合规划。

我曾经作为NBA记者,到访过美国纽约标志性的体育馆麦迪逊广场花园。尽管纽约尼克斯队的表现并不突出,但收益却是最佳的。我注意到,麦迪逊广场花园就建在交通枢纽站之上,所有来到纽约的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场馆,在举办各大赛事活动时,观众客流可以迅速聚集和疏散。而且,这里不仅是篮球联赛球队的主场馆,还是其他职业球队的比赛场地,一年下来赛事不断。

对比广州,我觉得天河体育中心同样具备这样的交通枢纽优势,广州地铁三号线的体育中心站是人流最密集的站点之一,附近有广州东站,周边写字楼群还可以提供大量停车位,就很适合打造成具有城市显示度的体育地标。在广州各个区域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发挥体育场馆作用、融入体育文化,是广州建设体育之城的关键。

南方财经:广州是承办十五运会赛事的主要城市之一,这将为广州发展体育产业带来哪些机会?

吴延年:这次全运会由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承办,这是一次打破传统办赛体制机制的机会。我认为可以通过三地融合,培育我们自己的赛事、球队、球迷。

我强调的并不是争夺金牌,因为在中国,单纯追求金牌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打造本地化的赛事,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进行。全运会的举办可以参考国际化职业联赛,落地一些本地化的主客场的区域职业联赛,提高赛事的频率和周期性,从而提升体育场馆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和吸引力。

一支本地化的球队,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球迷群体。可能大家并不关心每场比赛的输赢,只是关心这支球队是我们这个地方的。赛事收入来源于版权收益、门票收益和周边商品销售,但是目前国内一些职业联赛的商业价值并不高,很多消费者甚至找不到球队周边商品的购买渠道,就是因为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赛事生态圈。

相反,以美国的橄榄球为例,它的商业价值非常高。这值得我们思考,因为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竞赛的商业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培养本地化的赛事和联赛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这次全运会刚好提供了一个让我们转变观念、创新模式的机会,三地共同努力,引领国内体育产业走上更加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作者:江珊,徐晋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