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厂二代|走出舒适圈,守业还是突围?
上一代交班时留下来丰厚的资产,仓库里的东西是满的,钱袋也是鼓的,这是二代接班非常好的机遇,同时厂二代也赶上了互联网经济带动新兴行业发展的大势,这也是一个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实习生徐翌轩 杭州、义乌报道
编者按: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民营企业家则将创新创业的想法投入到具体实践中,也就诞生了企业家精神。最近的5-10年,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逐渐进入退休之年,下一代的接班者正在快速成长。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长三角几位接班的厂二代,了解他们在商业传承中的思考、选择和行动。聚焦这些厂二代的接班历程,他们成长于父辈提供的较为舒适的成长环境中,也面对着不一样的时代机遇,数字经济、外贸环境的深刻变化可能让他们更加保守,也可能更加有闯劲,但不可忽视,接班的个人故事与时代的经济变幻紧密交织,他们成长为新一批中国企业家的过程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微观叙事。
广交会初体验
见到虞智轩时,她刚结束春季广交会的行程从广州回到义乌,戴着黑框眼镜的她看起来带有几丝书卷气,她也坦承自己是个学院派,“一直在学习,只不过从学校过渡到社会,进入市场实践。”
(虞智轩在今年春交会上和采购商介绍企业产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虞智轩本科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学习传播学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研究生就读于纽约大学,在学校读书期间她最早尝试使用直播等新媒体,“主要是好奇新事物,很多新的想法也会随之冒出来。”
自2022年留学回国开始接班家里的电蚊拍生意,虞智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目前还在学习各项企业经营内容,处于稳扎稳打的阶段,“至少要把生产运作、产品市场等东西了解透了,电商未来一定要做,总要有这样一个销售渠道,传统的内容也不能放,这是我们的根基。”
最初,虞智轩的母亲不太想让她去市场,觉得浪费了高学历,有一些顾虑,但虞智轩想得很清楚,“每个行业只要自己去做,别人的评价无所谓,对得起自己就行,无论是去工厂还是去市场都可以,工作并不会有落差,只是换了环境,在这个行业持续做深,也有很多值得做的东西。”
在虞智轩看来,从学校回到社会,进入工厂真正的实践环境后,学习的氛围和学习对象变了,“从书本变成了实战,但一直在学习的过程没变,只是变了方式,我很自然地过渡到工作的状态,遇到问题就去解决。”
2023年待在厂里时,虞智轩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偏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很多东西需要有前辈带着才能熟悉各类流程,“过去一年在工厂里我感觉虽然熟悉了整个工厂公司的运作,但个人成长相对缓慢一些,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后来,虞智轩和父母沟通,决定去市场上锻炼,从客户角度切入,以销售为切入口,更快地了解产品、了解市场,“这与我自己性格也有关系,需要把我放到一个环境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会让我成长更快。”
去年年底开始,虞智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店里、市场上,“我们家还是义乌常见的传统‘前店后厂’的运作模式,我接手之后,母亲也希望我把电商部分逐渐做起来。”
去年下半年,虞智轩第一次参加了秋季广交会,也是她第一次自己带队参加展会,“在展会上了解各项业务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能对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心理画像,熟悉认证标准细节等,获得这些细节之后,再回到工厂我就会知道研发、产品哪些地方需要提升,顺着客户真正的需求去做。”
提起第一次参加秋交会的感受时,虞智轩概括为,“有点忐忑,硬着头皮就上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凡事都有第一次,谨慎乐观的心态让她沉着冷静地处理参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反正不懂就多问有经验的前辈。”
去年秋天初次参加广交会时,因参展空间不足未能充分展示企业的情况,虞智轩有一些遗憾。今年的春交会上,虞智轩第一次挑起大梁申请了自家企业的展位,最终拿到了两个展位,全程负责起参展的各项事情。
在接班过程中,虞智轩觉得比较难的问题是生产管理和工厂管理,“尤其是工厂里很多管理层都是十几年的老员工,他们会不会听我的?我又应该如何让他们信任?”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未来虞智轩考虑要做一些突破和改变时,如何让老员工愿意接受和配合,“办工厂尤其是抓管理和生产,以及安全问题,去年我在厂里待了一年,觉得办工厂真的很不容易。”
在义乌,一些企业最初做工厂,慢慢转向贸易。
虞智轩认为,未来如果想做自己的品牌,确实有一部分可以代工,因为自己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产品都能做出来,“品牌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代工可以是一条路,OEM也需要做,好几个部分都要同时抓起来。”
虞智轩觉得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而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实在有限,“我想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熟悉产品和市场,然后再去组建团队,逐渐把电商部分也做起来。”
虞智轩认为自己性格有一点既来之则安之,就想把自己放在更多市场、渠道锻炼的环境中,“让环境给自己一些驱动力和压力,哪怕一开始被动接受,有一天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会主动想要获取更多知识打开局面。”
“我有一段时间比较着急,想突破现在的困境和局面,但很多事情需要时间包括和管理团队的磨合、寻找合适的研发人才和团队,以及我自身的成长,都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慢慢来。”虞智轩说。
虞智轩的父亲常和她说,要多看书多学习,外语能力也绝对不能放下,英语很重要,管理企业要松弛有度,要对员工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目前,虞智轩又在和父辈商量弄一个员工活动中心,设立健身房、乒乓球桌、台球桌等,三八妇女节时给员工发放福利。
“接班的过程也是让自身变得强大的过程,我遇见过一些人目标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有下一步的规划,要做什么事业,有时我会羡慕这些人,但我知道自己不是这类人,那就走我自己的路,稳扎稳打就好。”虞智轩说。
老广交的未雨绸缪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江已经接班十多年了,1992年从杭州一所大学的财会专业毕业后,他直接进入一家国营单位工作了10年,2002年左右他开始自己做一些外贸生意,干了10多年后,2012年回到宁波的家族企业接班。
“做贸易与做企业还是有区别,做企业之后更多是点跟面的打交道,接触面更广。”储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回忆接班的前几年,一下子切换到接管整个工厂,储江对自己的评价是“懵懂无知”,好在有父辈的“传帮带”,让他逐渐过渡也慢慢探索出自己的一套经营模式。
“按起葫芦浮起瓢,解决了这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又会冒出来,经营企业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很舒服,但对追求安逸的人而言会非常痛苦。”储江说。
制造业本身是实体经济,与工厂打交道较多。储江所在的行业属于特种工业车辆,更是服务特定行业的工业市场,“哪里的地方工厂开得多,你的市场就在哪里,一定程度上也是工业经济的晴雨表。”
储江今年54岁,是一位“老广交”,已参加29年广交会的他仍然在每届广交会上用敏锐视角发现新鲜事物,这是一位企业家的本能,也是传承父辈的经营传统。
“刚过去的春交会上,我看到欧美的采购商数量比去年增长较多,他们从去年的谨慎观望到今年更多观察寻找商机、发现变化,心态有了明显变化。”储江表示。
每家企业经营成功的道理有相同之处,外贸企业尤其如此,未雨绸缪和天道酬勤都是至关重要的道理。
“做外贸、经营工厂要未雨绸缪,在某一产品卖得好时需要考虑未来可以增加品类,以防单个品种有一天卖不出去,同时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让老树开新花。”
上一代交班时留下来非常丰厚的资产,仓库里的东西是满的,钱袋也是鼓的,这是二代接班非常好的机遇,同时厂二代也赶上了互联网经济带动新兴行业发展的大势,这也是一个机遇。
挑战也存在,从观念的革新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厂二代需要开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适宜时代浪潮,包括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变。
5年前,储江在企业开始推行数字化生产的改造,企业中1400个人就意味着1400个想法,推行数字化观念并不是一件易事。
“数字化设备很简单,买一台新设备就可以的,但人的观念转变非常难,好像要从他捂得紧紧的口袋里捞钱一样。因此数字化的过程只能慢慢推进。”储江说。
储江在采访过程中时常提起跨行业的商业模式颠覆,这对传统行业是危机,但对新行业是机遇,一体两面的事情,例如滴滴打车等网约车改变了出租车的经营方式,网购经济、物流配送颠覆了实体零售店。
商机就在于捕捉时代变迁下的需求,采购商变化,供货商也要随之变化。在物流分拨中心在全国快速扩张的时候,储江找到了特种工业车辆在仓库搬运的应用场景,与仓储物流公司合作提供解决方案,“我们怎么做才能跟得上时代,怎么样让自己不被淘汰,这个就是我们的命题。”
最近10年是民营企业密切交班的时候,老一代企业家再厉害也总有一天要放手。在储江看来,办企业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厂二代可能从小生活优渥适应了五颜六色的生活,突然回到工厂,仿佛回到黑白电视的时代,能否沉下心、耐得住寂寞?
办企业还需要和社会上各行各业打交道,例如工商、税务、银行、经信、环卫所、公安局、媒体……生活只是围着工厂转,但总要处理各种问题和情况。
厂二代还需要和老一代团队进行磨合,相互适应。储江认为,尽管厂二代带着一股雄心壮志接班,带着满腔热情进入家族企业,希望比上一代做得更好,但不要把一些事情想得太完美,首先要扎根,胜不骄败不馁,守住根基还有翻身的机会,但也要时刻观望经济形势变化。
储江永远记得父亲和他说过办企业办工厂最重要的两个字是防火,“一场大火会让企业一夜之间消失,这是老一代几十年的经验,这些非常重要,必须要传承下去。”
“不要先想着鲜花跟掌声,而是想着困难的事情怎么做,就是夏制冬衣、冬制夏衣,做好心理准备。”储江说。
继承与创新
义乌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浙江康运竹稻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先自己创业,但仅一年半创业就失败了,但父亲鼓励他继续锻炼,也从自家生意开始积累经验。
2012年,张康父亲去广东做农业领域的生意,他也跟着逐渐学习。2017年左右,他逐渐进入家族企业接班,从事技术农业领域。
当初张康读会计专业也是考虑为接班做准备。企业最重要的两部分是业务经营和财务会计,张康先接手了出纳和会计部分,从财务数据了解整个企业的运作情况。
从财务板块过渡到具体农业种植技术等业务板块时,张康逐渐思考企业的发展突破点,例如农业旅游如何延伸到更多范围,一方面做农业种植,一方面做旅游开发。
基于对义乌本地市场的熟悉和乡土情怀,张康将家族企业在广东的种植产业拓展到义乌,2022年底在义乌市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正式签约了项目,从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开始,逐渐拓展到数字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
张康的另一个身份是义乌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以下简称“新企联”),新企联成立于2012年,张康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也是新企联最早的成员之一,“当时父亲想让我去多学习,跟外界去交流,本身独生子女比较孤单,父亲希望我去多结交一些正向的朋友。”
新企联是浙江省第二个成立的这一主题的平台,当时有一些声音认为这不就是富二代俱乐部,有一些负面评价。“现在新企联成立12年,成员目前留下来160人,我们强调学习的氛围更要维护新企联的声誉,因此制定了对会员严格苛刻的考核标准,包括对学历的要求、社会责任的要求等。”张康说。
目前,新企联160个会员中,大部分是85后,95%以上是本科毕业,40%以上有海外留学背景回来义乌。
这些数据画像也呈现出义乌厂二代接班的大概特征:接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在海外或者国内大城市读书后返回义乌,接手家族生意。
张康不否认当前厂二代接班的困境,“在义乌这样一个商贸氛围浓厚的城市,老一辈企业家获得了一波红利,厂二代大多在一个很舒适的环境里成长,进取心和奋斗力相对创一代较弱,属于比较安逸的状态。”
但义乌作为国际商贸之都,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仍然是全国创业者的热土,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义乌淘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外地的创一代和义乌本地的厂二代的心态差异,厂二代可以靠收房租、出租厂房等方式维持安逸的生活,斗志不足,反而错失了一些电商时代、直播时代的创业机遇。”张康表示。
如何理解守住基业和赛道创新之间的矛盾?
张康坦言,义乌传统企业背负了工厂、家族传承等内容,先要守业再去循序渐进地创新,而外地人到义乌从零开始,恰恰可以专心做电商这条通道。
新企联将“传承”作为协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让上一代和下一代双向奔赴,厂二代顺利地把父辈的班接好。尤其很多二代在学校读商科专业,但这种学术派路径只提供一个框架,真正接班是实践式的东西。
“未来5-10年,整个义乌的厂二代们基本都要接手家里的企业,政府和新企联都在组织厂二代们出去学习、交流、走市场,今年我们会组织会员去意大利看市场。”张康说。
“走出去请进来,万一我们的会员在未来几年选择去一些国家拓展市场,我们也提前搭建一个通道。”张康说。
张康对去年走访西班牙时参观的一个企业印象深刻,那是一家做物流航运的百年企业,已经由二代接班经营,虽然是一家私营企业但在当地航运公司排名第一,获得市场和政府的认可,将百年基业延续至今。
“我对这家企业感触很深,他们有一种家族荣誉感,在讲述企业历史的过程中对传承本身的自豪感十分打动我。”张康说。
2019年,张康去印尼市场考察时,看到当地市场十分活跃,类似于90年代的义乌市场,“虽然基建各方面条件很落后,但可以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市场活力。”
回忆起印尼之行,张康对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的活力印象深刻,“城市在新老交替之中,商场不算新,但密密麻麻都是人,市场氛围就是做生意的,很震撼。”
这趟考察之行结束后,新企联中有企业成员决定开拓印尼市场,一个是做洗漱用品,另一个是做文具包袋。
“在发达国家看市场,学习的是理念,获得自己经营企业的成长,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主要是发现机遇,这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张康说。
目前的厂二代或者说新生代企业家,主要是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父辈渐渐老去,新生代很多也有了家庭,孕育了下一代,他们承接了父辈的企业、经验和精神,成为中坚力量,最后还是要对下一代进行连贯性的培养输出。
缪斯奇是江苏南通人,硕士毕业于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毕业后去了知名咨询公司做战略咨询,去年美联储加息后,家里的外贸生意越来越难做,他就提前回来接班,主要负责开拓国内市场,去年年初正式接班家族的日化品生意,“我们家一直做出口生意,有20多年了,之前完全没有做过内销市场,父亲希望打开思路‘破圈’,放手让我把国内渠道做起来。”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生命中便是一座需要跨越的山峰。2022年前后,缪斯奇从所在的咨询行业感受到经济下行的趋势,原本他计划2025年回家接班,但美联储加息的契机加速了他回家接班的过程。
“接手一年多来,我仍然觉得接班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停地踩坑,现在还处于摸爬滚打期,缺乏很多商业锻炼。”缪斯奇坦言。
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把家族的生意给盘活,这与宏观的战略咨询不同,需要随时跟进工厂的生产产量、研发速度,太多细节的问题、复杂的流程摆在接班的缪斯奇眼前。
(缪斯奇家族企业的工厂车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去年8月,缪斯奇想推出一个新的护手霜品牌,设计流程都已经完成,发现R标还没有申请,只好再等6个月,再加上化妆品备案时间,足足花了8个月时间,“我一开始不熟悉这些流程和时间节点,当生产提前但R标没申请下来,产品没办法上市,这批货只能浪费掉。”
经历了一年的经验积累,缪斯奇现在对产品从生产到备案再到上市的流程十分熟悉。
今年,缪斯奇明显感受到外贸市场回暖,家族的生意又迎来转机,他所负责的内销板块权重可能会拉低,压力较小,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让他放手尝试。
与父辈的观念冲突有时也会出现。缪斯奇想铺渠道、做品牌,但前期大量花钱投入在父辈看来十分不理解,“我爸妈的想法是开工厂是来一笔订单做一笔生意,不会有花钱运营品牌这个概念,但在二代接班社群中,大部分和我认知比较类似。”
之前做战略咨询时,缪斯奇做得很广泛,接触公司几个做战略管理的人,然后出一个方案,给一套PPT做战略指引,现在实际接手家里生意后发现实操的重要性,多了很多生产的一手经验,做决策更会谨慎,“例如新产品打样,以前我没接触实际生产觉得两三天就能解决,现在接手后才发现新产品打样需要15至30天时间。”
“家族企业的传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也在纠结自己是否有能力把这个工厂传承下来,是不是找个职业经理人更合适,但现在想的最直接的事情就是把手头内销的事情做好,看父辈意愿是否把外贸生意一起交给我,前提是我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好。”缪斯奇说。
(作者:柳宁馨,实习生徐翌轩 编辑:周上祺)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