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再炸场 人类全能AI助手梦幻成真

21Tech孔海丽 2024-05-14 09:53

GPT-4o重新定义AI交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实习生邓熙涵 北京报道

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OpenAI再放大招,新推出的GPT-4o改写了大模型交互定义,可以实时对音频、视觉和文本进行推理,语音响应时间短至232毫秒,与人类反应速度一致,在无延迟语音对话中,GPT-4o的节奏、语气甚至接梗,与真人无异,视频实时交互也不在话下。

GPT-4o的惊艳面世,不负此前Sam Altman铺垫过的“魔法般体验”,而人类拥有全能AI助手的梦想,也被OpenAI大幅推进。有业内人士惊呼:科幻《她》真的到来了。

先进智能体:多模态交互与情感识别

GPT-4o的“o”代表“omni”,象征着全能。该模型多模态交互能力突出,能够接受文本、音频和图像的“混搭”输入,快速响应完成推理,生成文本、音频和图像的组合输出。

音频输入层面,GPT-4o击穿了此前Siri等智能语音助手的延迟弊端,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响应速度之快,达到了人类级别,至短232毫秒,平均320毫秒。

此外,新模型展现出对人类交流习惯的高度理解力和适应性。GPT-4o能以听起来非常自然的人类声音说话,并且发出多种语气词,表现了此前AI音频所未能达到的张力和可塑性。它能够接受人类交谈中的打断习惯,及时停顿并给出无缝回复,并且保持对上下文的记忆。这种自然的交互体验,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与机器的界限。

视频输入方面,GPT-4o可以及时响应高管开启摄像头的视频需求指令,实时解决一元方程的数学计算,整个过程同样丝滑迅速。

GPT4-o还展示出对图片信息的快速解读能力,用AI读复杂图片正在变为现实。发布会现场,桌面版ChatGPT对一张包含气温数据的图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GPT-4o能说多国语言,实时提问时就说了一段意大利语。它还具有记忆功能,这意味着它可以从之前与用户的对话中学习。

市面上已有一部分情感型人工智能机器人,比普通人工智能助手更能准确识别人类情绪。然而,上述功能多停留在文本中,GPT-4o的情绪检测功能则扩展至视频领域。

发布会现场,研究人员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自己的脸,向GPT-4o发起了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我看起来怎么样?”。GPT-4o初次回答将提问者的脸界定为“木质表面”。随后,GPT-4o在引导性提问下修正结果,准确分析出提问者的情绪状态是愉悦的、笑容满面的。

从底层技术分析,GPT-4o的先进之处在于,它革新了传统的多模型串联处理方式,能够通过单一的神经网络统一处理所有的输入和输出,无论是文本、视觉图像还是音频信息,都能得到精准高效的解析和回应。   

Open AI颠覆了对传统AI助手的想象,与人类形成多模态的深度配合和自然交互。Open AI官方称,OpenAI将在未来1个月左右向Plus用户推出基于GPT-4o改进的语音体验,新模型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潜力将不可限量。

而过去的AI助手迅速变得“传统”,其工作极有可能被GPT-4o替代。

新技术普惠:免费开放与端侧调用

因为生成式视频而大出风头的Sora,到现在仍没有向公众开放。

但OpenAI此次发布会为免费用户带来了好消息。

OpenAI 的首席技术官穆里・穆拉蒂 (Muri Murati) 在发布会上表示,以后 OpenAI 做产品就是要免费优先,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使用。

不同于此前OpenAI在推出模型新版本都会对特定付费用户开放,本次GPT-4o的新功能将向所有用户敞开大门,可以免费运用模型进行更为复杂的数据分析,对图像进行深入的解析,访问GPT Store应用商店。

另外,此前仅对ChatGPT Plus会员开放的视觉、联网、记忆、执行代码等高级功能也将开放免费使用。一系列普惠举措,无疑将吸引大批用户涌入OpenAI平台,尝试丰富的AI体验。

技术研发者也将享受更多利好。发布会表示,GPT-4o模型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将与模型同步向公众开放。API不仅升级了性能,还为开发者把价格打了下来。OpenAI给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喜的数据:推理速度较之前提升了2倍之多,消息限制则扩增为原来的五倍,使用成本则大幅下降了50%。

除了新模型的普惠举措,OpenAI发布了ChatGPT的桌面版本。穆里・穆拉蒂强调了桌面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模型变得复杂高级,但OpenAI力求消除用户与AI模型之间的隔阂,使用户能够更加自如地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工具。

OpenAI的这一决策,似乎在破除此前舆论场对OpenAI的闭源偏见。开放接口、免费试用、桌面落地体现了这家技术领头羊对于AI普及化的承诺,有望进一步丰富AI应用的技术生态。

不过,有专家指出,OpenAI选择谷歌大会前一天展示新产品,也显示出它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与增长焦虑。对用户来说,这并非坏事。

(作者:孔海丽 编辑:朱益民)

孔海丽向TA提问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