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恒咨询创始人徐朝华:打造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闭环有三大模型支撑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骆轶琪 广州报道
2024-05-16 12:48

从估值模型切入、用财务模型接住、用业务模型有效支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5月1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21世纪资本研究院作为首席智库,天河基金、同城商旅、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提供支持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1世纪卓越董事会(广州站)活动顺利举行。

会上,和恒咨询创始人徐朝华分享了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话题的洞察。

他分析到,监管机构和国资主管部门一直在对市值管理开展研究、论证和推进探索工作,同时实践层面也有央国企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试点工作,以期推进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当前,市值管理也有现实需要,其与推动打造高质量的资本市场密切相关。”

(和恒咨询创始人徐朝华在现场分享)

徐朝华表示,市值管理概念在上市公司群体中被正式推开,蕴含着几个背景:中国核心资产被严重低估,2022年证监会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回应;近年来个人存款比例持续加大,个人投资者如果要分享国家发展的红利,最终的投资出口必然是资本市场持续性、稳定性、安全性的投资回报。

从这个角度看,监管政策近两年来从再融资、分红、退市等相关方面推进的制度性安排,也是与前述逻辑一脉相承的结果。

不过徐朝华指出,当前市场对市值管理还没有形成共识。企业在做市值管理时有三种不同表现,第一种是仍有侥幸心理,探讨是否能够通过运作助推股价,这显然触犯了监管红线要求,不可取;二是动作集成类;三是把市值管理上升到整个公司的战略高度来对待、认识和推进。

他所在机构在服务客户过程中,总结出一个模型,后续发现类似模型在市场上有更早的探索。例如此前招商银行在推动A+H股发行时,就一直在与全球市场的国际同行探讨,如何进行定价和估值。

他进一步阐述,这个模型是从估值模型切入、用财务模型、业务模型有效支撑。

具体来说,第一步是围绕估值模型推进。当下的公司估值表现和期待估值目标之间有落差,这就是上市公司需要弥补、调整和改进、优化的方向。企业要观察对标同行业可类比的上市公司之间是否有落差,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落差,到底是基本面原因还是资本面偏差。

第二步是用财务模型来有效支撑公司的估值模型。这就意味着在财务报表端口,要有非常清晰的财务模型来支撑。除了利用合理的会计准则进行优化调整之外,还要结合上市公司具体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从市场竞争、关键成功要素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推动完善。

第三步是围绕这些预期目标和动作,统一管理上市公司整体战略,进而推动市值管理的目标实现。

他强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底层在于公司的经营价值标签,包括所处行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公司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等,这些将确保公司的业务发展是否能取得理想的财务结果。“这是最重要的,需要立足于产业市场来塑造公司经营价值标签。”

对于公司业务成长性,从资本市场视角看,主要关注两方面:业务持续增长,业绩是否将有拐点。“这是资本市场的偏好。”

在此背景下,需要考量公司所处的时代背景、产业逻辑、动作背后的财务指标,其核心仍是公司业务的战略指向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司的资本战略,即投资人在什么交易节点、用多大交易量进行买入。其实每家投资机构有各自的策略。由此,本质上决定了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其表现受到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性所影响。

在资本市场如何更能获得投资人认可?徐朝华指出,这涉及高分红、高回报、高股息率、高利润和高市盈率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徐朝华还展示了一张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战略地图构建路线,包括目标、策略、行动计划方面。

具体来说,追求上市公司市值的合理最大化,产业端业务要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要有效提升;在资本市场端,则需要保持合理的良性估值体系,上市公司也要有良好的现金流安排;在产业经营端,要改进战略收益和运营效率,令资本经营端与资本市场形成沟通一致性,打通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的逻辑壁垒。

由此,三个逻辑并行,结合产业经营逻辑、资本经营逻辑、产融互动逻辑,最终形成市值管理战略。

徐朝华指出,总结来说,要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闭环体系:第一是做诊断评价,价值创造方面,围绕经营价值标签展开;价值塑造方面,围绕投资标签展开;第二是价值经营,从资本运作动作、资产经营调整两个角度展开;第三是资本价值传播。这些最终都指向上市公司资本价值实现,围绕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闭环展开。

(作者:骆轶琪 编辑:巫燕玲)

骆轶琪向TA提问

资深记者

关注5G、半导体、智能硬件等前沿硬科技的发展脉络和上市公司财报,尤其是国产力量的崛起;也关注游戏趋势及房地产生态的演变。联系邮箱:luo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