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位企业圈精英齐聚21世纪卓越董事会 共探ESG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翁榕涛,倪雨晴 广州报道
2024-05-16 19:50

共话资本市场和产业风云。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倪雨晴 广州报道

5月15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21世纪资本研究院作为首席智库,天河基金、同城商旅、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提供支持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1世纪卓越董事会(广州站)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主题是高端智库看新质生产力。随着新“国九条”重磅出台,A股上市公司也迎来了可持续发展(ESG)信息强制披露时代,资本市场开启新一轮深化改革,对于市场各方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会上,来自广东省先锋企业代表、监管机构、资深投行人士、服务机构等70多位资本圈精英齐聚一堂,分享了对当前资本市场收并购的趋势研判、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以及为广东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表示,新“国九条”提出要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市值管理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其关键在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

资本圈精英齐聚 共议“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不断自我革新,推出科创板、改革创业板、设立北交所,逐步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面向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如何在助力既有业务发展的同时,兼顾企业社会责任、绿色和可持续等内容,正成为当下企业重要的思考命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张志兵表示,广东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财经媒体、智库观察区域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上市公司质量高,资本市场才能稳定运行,从而实现经济正向循环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政策支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广州市后续推出了“1+N”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年初以来,天河区正在积极制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计划充分发挥好金融的活水作用,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广州市天河区商务和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廖礼金表示。


(广州市天河区商务和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廖礼金)

据介绍,天河区打算围绕金融机构、企业等市场主体培训,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融对接及完善人才配套等服务措施,全力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产业环境和人才环境,努力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为国内唯一专注于管理会计领域的专业组织,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与《21世纪经济报道》达成了战略合作。

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阮山泉表示,“未来希望利用好协会专业的数字化技术,包括管理会计的一些工具,帮助企业提升或者打造财务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真正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装上智慧引擎。”

(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阮山泉)

此次活动吸引了20余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宏景科技(301396.SZ)、TCL科技(000100.SZ)、怡亚通(002183.SZ)、达实智能(002421.SZ)探讨了新技术浪潮下,如何探路发展“新质生产力”。

而拓斯达(300607.SZ)、玉禾田(300815.SZ)、顺威股份(002676.SZ)等企业代表则参与讨论了行业并购话题。

践行ESG发展理念 赋能企业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其关键在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A股上市公司正式迎来了可持续发展(ESG)信息强制披露时代。

中集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中国上市公司ESG专委会专家李柱文认为,企业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绿色转型、创新、公司治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企业践行ESG的必然方向和显性表达,良好的ESG表现一定会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他以中集集团为案例,表明企业可以通过深化ESG实践,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体举措包括强化高质量ESG信息披露;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高端制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力推动绿色发展;以及借助绿色金融工具,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提升新质生产力需要技术工具,而目前生成式AI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Runwise Ventures联合创始合伙人潘应兴表示,生成式AI可以在企业的客户运营、销售与营销、软件工程以及产品研发四个领域进行赋能,有望带来经济增长规模。

和恒咨询创始人徐朝华发表了以《上市公司市值战略的闭环管理》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上市公司市值战略会成为管理思维方式的新趋势,战略研判与设计须兼顾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

市值管理的闭环逻辑是从估值模型切入,用财务模型和业务模型形成有效支撑,同时做好预期管理,在规划实施上需做好战略动作的一致性,最终实现资本价值的提升。”徐朝华表示。

在共论新质生产力的圆桌对话环节,宏景科技董事长欧阳华、TCL华星广州基地总经理张海涛、怡亚通副总经理兼董秘吕品,达实智能联合创始人兼董秘吕枫围绕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欧阳华表示,“生产力的三大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区别传统因素,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到模式创新,形成一种能够推动企业持续增长,增加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新型生产力。”

张海涛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一是创新驱动发展。2023年,TCL科技在技术创新研发的投入达103.09亿元。而在显示行业,由于技术迭代非常快,TCL华星除了在现有的显示技术上进行规格和画质的技术升级,也在提前布局和投资下一代显示技术。

从供应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吕品进行了分享:“新是创新,质是高质量发展,怡亚通以'整合型数字化综合商社'的全新定位,围绕大科技、大消费、新能源三大赛道,通过平台服务与数字化双轮驱动,向新而行,以新提质。”

“怡亚通是做供应链服务的,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数据资产的价值,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利用AI和大模型等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吕品表示。

吕枫表示,“作为厂商除了要在供给侧实现各种创新,必须在需求层面重新理解和定义用户有哪些新的需求,再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和改变。”

他举例称,租用达实智能大厦办公的跨境电商企业在服务境外客户方面有时差,达实智能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达实智能大厦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既可以做到高效节能,还能实现智能化控制,实现了7x24小时随时可用的中央空调供冷服务,满足了跨境电商企业的办公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行业投融资对接,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聚力赋能,活动专门设置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场的圆桌形式的路演分享会,邀请了广州声博士声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殷艺敏、瑞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永亮、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江河做了企业路演分享。

并购重组市场有望迎来爆发期

除了ESG实践以外,分红、回购和并购重组也是当前市值管理的主要工具。目前来看,与全球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使用市值管理工具使用上仍有欠缺,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工具使用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粤民投”)副总裁徐飚指出,“去年‘827新政’后,IPO审核趋紧及不确定性大幅提高,且监管层重点鼓励并购,预计拟上市资产将更多寻求并购方式实现证券化。不过,由于公司资本运作方向切换、外部沟通存在一定的时滞,预计2024年后并购重组市场可能迎来爆发。”

对于粤民投的并购业务策略,徐飚梳理了四大重点。一是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并购业务;二是跨境并购业务;三是针对有保壳压力的上市公司;四是国企收购优质上市公司控制权。

司农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火旺表示,“过去几年来许多公司推进的并购,多为跨界并购,而没有聚焦在公司主业。在并购过程中,更关注的是收购成功这一结果,而非对并购标的的整合是否成功。”

失败的并购也留下一系列后遗症:公司面临商誉减值、巨额亏损、公司不具分红能力、实控人不能减持股票。

刘火旺认为,企业做好并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一是并购是一把手工程,这是做好并购的首要前提;二是企业应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并购;三是企业要重视尽职调查,注意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会上,21世纪资本研究院联合联储证券并购研究中心(下称:21资本-联储并购研究中心)重磅发布《A股并购市场2023年总结及2024年预判》(下称《报告》)。

(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并购业务部负责人尹中余)

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并购业务部负责人尹中余作为发布人在现场指出,与历次并购重组新政策相比,2024年初以来证券监管部门推出并购重组新政具备以下两个鲜明特征:其一,旗帜鲜明地鼓励产业并购,尤其是鼓励那些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大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一步巩固自身的行业地位;其二,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从严监管借壳上市和盲目跨界并购,坚决打击炒壳行为。

展望2024年,尹中余给出了三点预测:一,并购退出将越来越具吸引力;二,大小市值上市公司的股票将呈现分化趋势;三,新股发行过程中的市场化约束将逐步体现。

在主题为“广东上市公司并购的回顾与展望”的圆桌论坛上,拓斯达董事会秘书谢仕梅、玉禾田副总经理杨波、顺威股份副总裁兼董秘蒋卫龙以及粤民投副总裁徐飚就并购重组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谢仕梅表示,公司主要是做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核心产品,2021年通过收购埃弗米股权布局数控机床赛道,主要是基于业务战略上面的考虑,数控机床和原有的工业机器人和注塑机业务在技术上、供应链以及市场方面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可以满足客户的更多需求。

杨波表示,玉禾田是一家以城市运营和物业管理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2023年7月公司参股坎德拉科技公司股权成立合资企业,进军环卫机器人领域,初衷是减少对人工劳动作业的依赖,同时降低用工风险。

顺威股份则通过成立产业基金的方式,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开展投资活动。蒋卫龙认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借助基金管理人的专业优势和经验,帮助发掘优质的投资标的,同时排除相应标的存在的风险,同时因为基金投资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从各方面优化资源配置,让公司有更多选择来参与一些项目。”

徐飚表示,“我们做并购会首先在自己的认知圈去做,对于新能源、对于材料、生物医药比较有心得,所以会延续地在这个领域沿着已有产业布局节点来去做。此外,现在中国企业出现了出海浪潮,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发展迅猛,我们也会为产业链条出海去做一些综合服务,提供资本支持。”

上市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张志兵指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作为扎根广东的主流财经媒体,希望携手各位合作伙伴,整合协调相关资源和能力,共同打造广东资本市场发展生态圈,推动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南财力量。

(作者:翁榕涛,倪雨晴 编辑:巫燕玲)

翁榕涛向TA提问

南方财经金融记者/研究员

南财集团湾区金融部资深记者/南财智库研究员,关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和资本市场的一切有趣新闻。微信号:wrt740886311

倪雨晴向TA提问

科技记者

关注通信、半导体、智造等硬科技,欢迎找我分享故事,微信1882519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