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 琼股】年报难产、被立案调查,这家海南明星上市公司怎么了

城市频道
2024-05-17 22:34

普利制药,这家一度因“减肥神药”概念而备受市场瞩目的企业,近期却深陷财务信息披露的泥潭。

先是海南证监局在审查中发现普利制药2021年和2022年的年报中存在信息披露不准确的情况,公司因此受到行政监管的责令整改。紧接着,因2023年年报编制遭遇阻碍,普利制药受到深交所的关注,并导致公司股票及可转债停牌。

5月8日,普利制药发布公告,称因未能如期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涉嫌违反信息披露规定,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尽管有消息透露称原计划在5月16日左右发布相关公告,但至今尚未有进一步的消息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的上市企业本就面临上市艰难的挑战,在最近公布的IPO名单中,海南企业的身影并不多见。自2022年ST东电、ST海医、ST东海退市后,海南的上市企业数量已缩减至28家。如今,普利制药又因年报披露问题陷入困境,这无疑给海南的上市企业群体带来了新的压力。

而海南的上市企业是否又会因此而损失一员“大将”?普利制药的年报什么时候才能披露?这些问题尚无定论,但普利制药年报“难产”的原因,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有媒体注意到,自2020年开始,普利制药营收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9年度,普利制药营收为9.5亿元,当年年底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是3.49亿元,其中1年以内金额约为3.38亿元,占该年度营业收入比例为35.53%。

到2020年末,普利制药1年以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6.24亿元,占该年度营收(11.89亿元)的52.49%;2021年末该项数值接近9.1亿元,占2021年度收入(15.09亿元)的60.31%;2022年末该项数值也达到8.53亿元,占该年度收入(18.06亿元)的47.21%。

可见,普利制药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背后,有过半或近半收入未能在当年内及时回款。这种异常的增长模式,可能意味着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采用了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这不仅影响了现金流状况,更增加了坏账的风险,对公司的正常运营构成了威胁。

此外,普利制药与其子公司之间的大额资金往来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其近两年的披露,普利制药与全资子公司浙江瑞利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瑞利)存在巨额应收账款。2021年和2022年末,普利制药对浙江瑞利的应收账款分别为4.87亿元和6.7亿元,占比高达45.36%和70.55%,成为这两年内的最大应收款单位。而此前,普利制药母公司的主要应收账款同样来自体系内子公司浙江普利药业有限公司。2020年末和2019年,对浙江普利的应收账款分别占当期期末应收账款的77.66%和73.15%。

然而,普利制药却并未详细披露这些子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大额资金往来可能涉及关联方资金拆借、关联担保等敏感问题,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财务真实性的疑虑。尽管普利制药在年报中坚称不存在此类关联交易,但这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矛盾,让投资者对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信号提示可能是其公司治理出现问题。例如,在海南证监局查出问题的2022年财报中,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均保持在正常水平,但第四季度却激增至1.8亿元,这种异常现象在过去并未出现。而且,年报发布当日公司股价大跌11.5%,引发了关于业绩泄露的猜测。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年报披露前的关键时刻,其审计机构天健所突然更换了签字会计师,这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按照规定,如果停牌后两个月内普利制药仍未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年度报告,将面临退市风险警示。然而,截至目前,其内部的审计自查仍未完成,这不禁让人对公司的未来前景感到担忧。普利制药能否走出这场财务困境,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仍是一个待解的谜团。(王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