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意义深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22 05:00

于长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备受瞩目的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落地,部分银行已经开通个人投资者购买渠道。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拟发行400亿元人民币30年期特别国债,标志着从今年起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在此之前,我国共发行过五次特别国债,包括三次新发(1998年、2007年、2020年)和两次续作(2017年、2022年),发行期限短的只有3年、最长的为30年,主要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支出等。根据财政部5月13日公布的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涉及期限为20年、30年、50年,其中20年期将于5月24日首发,30年期将于5月17日首发,50年期将于6月14日首发。相关品种将在11月中旬发行完毕,付息方式均为半年付息。与以往五次特别国债相比,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期限长、规模大以及连续发行等特点,可以为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等提供资金支持。

从今年起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的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从今年起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且通过拉长期限更好地匹配资金需求,有利于稳定投资需求和预期,扩大有效投资。同时,投资具有较高的乘数效应,能够在关联产业链中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进一步拉动居民收入和消费。特别是在当前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背景下,稳投资尤其是扩大有效投资对于扩大内需、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改善经济发展预期、增强发展后劲至关重要。

其次,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促进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夯实长期高质量发展基础。从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投向看,按照问题导向、精准突破、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原则,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这些领域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明显关系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但由于这些项目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多、收益水平偏低,潜在建设需求巨大。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对这些重大项目予以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项目的资金缺口问题,推动形成一批优质资产,既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也有利于平衡代际间的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再次,从今年起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优化央地债务结构,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支持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确保基层财政安全平稳运行。同时,通过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使用,也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因此,要高质量发行和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扎实完成好“两重”建设各项任务。一是要认真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科学做好项目筛选工作,尽快选定项目并下达项目清单和安排金额,争取早开工、早见效。扎实抓好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库的“容量”和“质量”,保障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二是认真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科学设计发行品种期限,实现与项目期限的合理匹配。要统筹一般国债和特别国债发行,合理安排发行节奏,切实保障特别国债项目资金需求。要结合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实际,研究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分配、下达和使用的全过程监管,确保规范、安全、高效使用。三是最大程度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和放大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两重”项目建设,争取带动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投资,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