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大湾区融合意愿越来越强,香港在推动文化出海方面有能力、优势和使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深圳报道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机遇湾区分论坛在深圳举行。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霍启刚发表主旨演讲认为,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有推动文化双循环的能力、优势和历史使命,使中华文化的元素在香港落地、创造、推广并和国际接轨,意义重大。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概念首次提出,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霍启刚注意到,十年间,湾区融合的意愿越来越强,尤其是从高铁西九龙站的启用,到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南沙大桥)的开通,再到深中通道预计6月开通,交通等硬件设施已经逐步接轨。
他认为,应将软件的交流互动作为重点,推进三地深度交流合作。在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香港不仅属于国内大循环,更是恰好站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处,因此,香港可以作为窗口将国际文化艺术带入内地,形成多元创意的文化环境。在此基础上,霍启刚提出了香港的几点自身优势。
首先是人才、制度、国际性优势。常年东西文化交汇的生活环境使香港人更能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香港可以积极发展文创,用中华文化的元素在香港落地、创造、推广并和国际接轨。
其次是产业协同发展优势,如“文化+物流”“文化+金融”等。举例而言,完善的物流配套同经验令香港拍卖市场蓬勃,接下来可考虑优化大湾区保税仓协调,提供艺术品仓存展示空间、普及货物追踪和监控科技,进一步吸引国际艺术投资者。
此外,国际展会优势是香港另一资源,通过这些展会能够加强人才聚集、知识产权交流、带动商务旅游,这也是香港扮演的“文化双循环”角色。
霍启刚认为,香港具有区域优势,可构建制度衔接,共同推动文化出海。例如,明年粤港澳三地将共同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粤港澳三地已建立了粤港澳常态化联络机制。他认为,这个高层次的沟通机制应积极沿用拓展至更多领域,建立湾区主要城市的统一审批沟通机制,有关文化场所、资源、活动的信息平台。
(作者:丁莉 编辑:张雅婷)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