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 文旅】“阿勒泰”的风,何时吹到海南?
这个夏天,阿勒泰的风吹遍大江南北。
8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由滕丛丛执导,马伊琍、周依然、于适领衔主演,播出后仅用两天时间,就冲破全网播放量千万大关,成为当下最具热度的电视剧话题之一。
开播以来,该剧热议不断,#我的阿勒泰赛博吸氧剧##我的阿勒泰 新疆宣传片#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剧已完结,但长尾效应还在持续,剧中展现的北疆的草原、雪山、旷野、森林和人文风情,让新疆再度成为暑期旅游热门目的地。
近年来,影视作品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旅融合”的形式,“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增多,处在边边角角的大好河山接连出镜,大理出了《去有风的地方》,新疆出了《我的阿勒泰》,以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唱进当代年轻人的心坎里,而同样以自然风光见长的海南,至今仍比较偏向于“摄影棚”的角色。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如果将明星演唱会比作“行走的GDP”,那么,一部出色的影视作品也可以被视作是“优秀的旅游广告植入”。
爆款影视取景地拉动游客的效应非常明显,根据曼森和爱斯凯尔生的研究,一般来说,流行影视可以提升取景地25%—300%的游客数量,平均可以达到31%。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24.5%的中国游客表示,会在观看某部影视综艺后,对一个从未关注过的目的地动心。
《我的阿勒泰》热播以后,中国南方航空5月16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未来一个月,乌鲁木齐至阿勒泰航线订座量环比增幅明显。其中,去程订座量环比增长超过50%。
据统计,5月以来,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267.87万人次,同比增长80.65%;实现旅游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93.19%。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5月7日—15日,“阿勒泰”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6倍,“我的阿勒泰”“阿勒泰跟团游”“阿勒泰酒店”“西域阿勒泰餐厅”等均为关联热搜词组。在此期间,阿勒泰地区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10%。
“北上深”一线城市的青年,正在奔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新疆。美团数据显示,5月7日—15日,阿勒泰7月的文旅预订单量(包括门票、住宿、交通等)同比增长超210%,客源以省外游客为主,TOP5客源地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宜昌、深圳。
为迎接“泼天的富贵”,阿勒泰文旅局计划以“我的阿勒泰”命名一些线下文旅活动,如结合电视剧开展赛马、自行车赛、民间音乐会、草原舞会和滑雪等活动。相关县市已经在调研踩点,有望将“凤侠小卖部”“巴太树”“夏牧场”等剧内打卡点纳入旅游线路。
通常而言,新疆传统旅游旺季集中在暑期,叠加《我的阿勒泰》带来的热度,这个夏天,新疆旅游有望迈上一个新台阶。
回看去年,同样是以自然风光见长的云南,出了《去有风的地方》,该剧风格定位与《我的阿勒泰》相似,用诗意化的表达手法展现温情恬静的乡村生活,描摹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电视剧播出后,本就是热门旅游地的云南大理又火了一把,成为开年热度最高、话题性最强的地区之一,实现了影视IP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2023年春节,云南旅游收入超384亿元,同比增长249.4%,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年底,大理州文旅局发布公示,拟对《去有风的地方》给予200万元补助,充分肯定了这部剧对当地旅游的带动作用。
海南何时才能拍出自己的“阿勒泰”?
近年来,海南与影视行业的链接越发深刻,作为国内稀缺的浪漫热带海岛,海南素有“天然摄影棚”美誉,已有多部影视作品、综艺作品在此拍摄,促进了海南的文旅融合。
与此同时,海南也出台了许多针对影视创作和生产的扶持政策,吸引越来越多剧组前来海南拍摄,促进了影视产业的发展。举办多届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动能,也为推动电影创作搭建了平台。
去年大热的电影《消失的她》全程在海南拍摄,于陵水、万宁、保亭,海口、三亚等地均有取景,影片大卖后,陵水县的自由灯塔、清水湾、清水湾游艇会、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富力海洋欢乐世界等取景地,成为海南省内热门打卡目的地。
在《非诚勿扰II》《私人订制》《巨齿鲨》《亲爱的,热爱的》《女心理师》《罚罪》《燃野少年的天空》《妻子的浪漫旅行》《夏日冲浪店》《向往的生活》等影视、综艺作品里,海南也大大刷了一波存在感,旖旎的热带滨海、神秘的热带雨林等自然风光,激起了诸多向往。
然而,也可以观察到,在上述影视作品中,海南多半以“摄影棚”“背景板”“道具”的角色出现在拍摄过程中,如果未经后续宣传,很多情况下,观众并不能轻易体会到“哦,这部作品是在海南拍摄”“这个故事发生在海南”,甚至会认为是在东南亚或是国内某个影城拍摄,海南“旅游植入”的效果大打折扣。
当前阶段,国内的影视行业步入“冷静期”,以小博大成为潮流,在此背景下,短剧备受关注,“短剧+文旅”的形式在今年尤为热门。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计划一年创作100部优质文旅短剧,以充分挖掘微短剧赋能文旅发展的更多潜能,形成“微短剧+文旅”的新消费模式。
截至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已公布两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作品目录,累计28部,推荐省区市包括江苏、北京、湖南、浙江、广西、陕西、河北、甘肃、山东、重庆等地。
在海南,也兴起了一波“微短剧热”,海花岛、冯小刚电影公社以丰富的拍摄资源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成为短剧拍摄的聚集地,然而,也可以观察到,在海南拍摄的短剧,比较少有展现出海南特色,更多是“霸总赘婿”“打脸爽剧”等题材,与文旅融合关系不大。
综上,在海南拍摄的作品是很多,可真正讲述“海南故事”,以“海南”为核心角色,展现海南的人、海南的景、海南的生活、海南的文化的影视作品,仍是比较少见,而这些,才是《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能够实现影视IP与文旅“双向奔赴”的关键。
过往多年,海南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豪华星级酒店、离岛免税资源等“硬实力”,盘活了旅游业,可精细活依然欠缺,呈现出重“旅”轻“文”的特征,而在当下,文旅行业竞争加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精细活格外重要,是让游客“非来不可”的关键因素,是让海南“无可替代”的新思路,同时,也是推动海南乡村旅游的重要手段。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岛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加深,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际的,不同地方的人、事、物在此交汇融合,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是否可以期待,以“海南”为主角的故事能够被搬上荧屏,海南也能诞生一曲专属“田园牧歌”。当然,这并非仅依靠政策推动,身在海南的创作者,都可以投入到这个浪潮中,像李娟一样,书写“阿勒泰”的故事。(陈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