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化、沉浸化、小众化 深圳文创消费品加速迭代

深圳观察吴佳霖 2024-05-27 18:30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吴佳霖 深圳报道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曾指出,“媒介即讯息。” 他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其带来的新尺度。

这意味文化与媒介一直在不停地迭代,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

这一点在文博会上同样显眼,从最初的钥匙扣到大模型。20年文博会上文化的形式和外延都有了极大的扩展。

今年,广东综合展区首次设立大模型专区,8家参展机构展示了多种类型的大模型,探讨AI赋能文化产业的新可能。例如,Xverse元象大模型、“鹏城·脑海”大模型、南方电网大瓦特大模型等。此外,花木兰、苏轼等历史人物的虚拟形象也亮相展会,与游客进行智能对话,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深圳市社科院和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深圳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063.46亿元,占全省接近65%,对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6.7%。

据记者在文博会上的观察,深圳文创产品的三大消费新趋势包括:为科技买单、为沉浸体验买单、为小众圈层买单。

技术赋能,推动文创产品实现变革升级

美国学者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提出,“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数据驱动和科技引领下,深圳在文创变革升级的道路上遥遥领先。

深圳的“文化+X”模式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文化+科技”。从“文化+科技”到“文化*科技”,深圳多点开花,裂变升级。《2024年文创行业报告》显示,文创行业正从保护传统文化向商业化、艺术化再到数据化的发展态势转变,直观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深圳文化企业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17家,主要分布于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行业。超过25%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境内外上市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253家,行业领域规上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升,竞争力突出。

为科技买单,已成为新的潮流趋势。在变革升级的过程中,文化也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深圳的对外文化进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2022年,深圳文化产品的出口位居全国前列,约占全国的18.5%和全省的41%。

据统计,深圳出口额最高的为文化专用设备,其次是文化用品和工艺美术品。近年来,文化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数字文化贸易快速发展。以网络游戏和动漫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网文”“网剧”和“网游”成为文化出海的新三样。

深圳的动漫产业表现也一直非常优秀。在政策支持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动漫IP,如《熊出没》、《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肥志百科》、《QQfamily》、《狐妖小红娘》、《同道大叔》、《聪明的顺溜》、《玩偶奇兵》和《潜艇总动员》等,经典IP层出不穷。

其中,拥有《熊出没》知名IP的华强方特,是深圳南山文化产业出海的先行范本和行业领军龙头。截至2024年初,华强方特旗下的“熊出没”系列已在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占据三席,票房累计超过75亿元。其英语、俄语等配音版先后在欧洲、俄罗斯等多国播放。

随着时代的变迁,《熊出没》的角色被赋予了更加饱满的人物弧光。动画片形式、成熟的价值观、饱满的情感内核以及贴近年轻人生活现状的内容输出,成为其魅力所在。迄今为止,“熊出没”授权产品涵盖了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家居用品、日化用品、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50多个行业,上市产品类别达到2000多种,并与300多家知名品牌达成合作。

留住用户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角色,而是随着时代流动而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情感内核。资深“二次元”小成对记者说道:“我喜欢买手办、钥匙扣、谷子等,摆了一柜子,主要是自己乐呵。我会因为他们的人设喜欢他们,买手办回来,就像他们是我的朋友一样。”

通过创新和情感连接,深圳的文化产业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沉浸式的心流体验和小而美的精品IP打造

科技赋能文创产业,内容生产成为核心竞争力。内容生产是将文化资源进行创意转化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使其最终成为文化产品。在科技的推动下,文创产品正成为文化传承和情感、理念表达的重要载体。

不断升级的沉浸式体验成为用户买单的驱动力。这种体验通过深度参与和互动,让用户在享受过程中达到高度专注和愉悦的状态,从而提升购买意愿。

在文博会上,记者观察到,比起传统的陈列展品,更多游客被那些可以亲身体验的项目所吸引。例如,在《字在》展区,游客可以制作并带走书法纸灯笼;在《印特尔》展区,门口设有活字印刷机,游客可以亲自打印明信片。此外,诸多VR展区提供了如探索敦煌莫高窟等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人们还可以在各个展区“打卡”集齐“印章”。

(图/文博会上人们被印章吸引;摄/吴佳霖)

在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中,小而美的圈层文化或将成为主流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强调个性化和社群归属感,通过打造具有特定主题或风格的产品,吸引特定的消费者群体,形成忠实的粉丝基础。圈地自萌成为小众精品圈层的关键词。

(图/文博会上陈列的专题收藏卡;摄/吴佳霖)

市场调研显示,高达95.5%的受调人群对文创产品表现出浓厚的购买兴趣。其中,收藏摆设和日常使用是最受欢迎的购买用途。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占据了重要比例,这表明文创产业在下沉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有文化内涵产品需求的增加,文创产品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小冰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她办公桌边五彩斑斓的小鸭子收藏,她说:“给这忧伤的打工生活苦中作乐。”她还提到,办公室同事有时会将自己收集的小鸭子交给一个女孩,然后女孩会将小鸭换成中鸭和大鸭,大家都乐在其中。

科技赋能下的文创产业,无疑将为市场带来更多创新和惊喜。随着文创产品不断创新,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这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作者:吴佳霖 编辑:孙超逸)

吴佳霖

记者

常驻深圳,关注文化产业、短剧赛道、医疗健康等话题,欢迎交流爆料。